優秀散文家喬忠延 曾紹義
無論時代怎樣變化,文學史對於作家的汰選永遠是嚴格的,而我們判定年屆六旬的喬忠延為優秀散文家,並料定他的名字一定會寫進中國文學史冊,自然會有若幹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他沒有像當今某些“作家”急功近利,為暴得文名趨時媚俗,在長達30年的創作生涯中始終堅持“向善、為善、勸善”的人生準則,堅持以“播美布善,感染新的靈魂”為創作圭臬,不僅為我們奉獻出了三大“係列”、十五種文集,近400萬字的散文報告文學作品,而且得到了全國十數位資深文學評論家的好評,還有數十篇作品獲得多種文學獎項,或被選入許多全國性的重要散文選集。尤其難得的是,喬忠延的創作一天也沒有離開過繁忙的工作,完完全全是在“業餘”條件下進行的,內容也完完全全來自他的實際生活和工作所得,沒有一篇是靠“神吹亂侃”炮製出來的,因此他被譽為“官場上的真作家,文壇中的好官員”!
那麼,就讓我們從這裏出發,去初步認識這樣一位“雙棲”性的優秀作家吧……
豐碩的藝術成果
1950年12月6日,喬忠延出生在山西省臨汾市(古稱平陽)郊的金殿鎮城居村,並在這裏讀完小學和初中。初中畢業時遭遇“文化大革命”,即回鄉務農,先後擔任過民辦教師、公社秘書,但都未脫離農村。1978年,喬忠延由金殿公社調入臨汾縣教育局任幹事,後又相繼擔任臨汾市政府秘書辦主任、副秘書長兼文物旅遊外事局局長、中共堯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至今一直沒有離開過臨汾這塊為喬忠延提供了豐富創作源泉的熱土。
除了故鄉古老文化傳統的滋養,喬忠延從小即受到了通過考試當上教師的父親的直接影響。每個周末,從外村歸來的父親總要親自檢查喬忠延的學習情況,還時常將下周要學習的課程提前教給他,同時還給他購買了一套包括《鄭成功》《文天祥》等在內的《曆史人物叢書》,這為他感受英雄人物的靈魂、確立奮發有為的誌向起了重要作用。父親的一次作文輔導,更是喬忠延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直接誘因。針對當時上學近一半時間要參加農業勞動的實情,父親給喬忠延仔細講了如何寫好勞動的事,小學三年級的期中會考作文題正巧是《記一次秋收勞動》,結果喬忠延獲得作文頭名,並在全公社各個學校傳閱,為此使他得到極大的鼓勵,以後作文成了他各門功課的強項。小學升初中時,喬忠延又在入學考試中獲得了作文的最高成績,再一次的鼓勵助燃了他的寫作興趣,使他日後閱讀更勤奮,寫作更認真,終於在1978年發表了第一篇作品《五屆人大似春風》(詩歌,刊於《臨汾報》副刊)。
1979年,喬忠延在《山西農民報》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散文《糯米》,盡管還帶有一些新聞報道的痕跡,但首次在省級報刊發表文學作品,無疑大大提高了他的創作勇氣。1980年8月5日《人民日報》副刊發表了喬忠延的又一篇散文《喜酒》,標誌著喬忠延此生將與散文創作結下不解之緣了。特別是1988年經過進入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的學習,不僅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最大的收獲是使喬忠延改變了以前的文學觀念,認識到文學創作並不在於褒貶什麼,根本是讓讀者從作品所創造的藝術美境中去領悟什麼。於是,他以兒時的視角寫出了留在記憶中的童年故鄉的一組散文,這就是奠定喬忠延成為散文家的成名之作——係列散文《童年歲月》。這些作品一發表,立即受到文壇重視,不但被資深文學評論家何鎮邦(時任魯迅文學院教授、教研室主任)專門撰寫《尋常家語寫華章——讀喬忠延散文》予以評論,全國唯一的《散文選刊》又專辟《喬忠延作品特輯》(該刊1990年第9期),轉載了其中的《上天的路》、《彎彎的桃樹》(原載《山西文學》1989年第9期)等5篇,發表了何鎮邦先生的評論文章;《彎彎的桃樹》隨後又被選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編選的《1988-1990散文選》和中國文學出版社編選的《新時期優秀文學大係散文卷》(本書主要向國外發行)。
這是喬忠延散文創作的大突破、大飛躍,它既是喬忠延實踐新的創作理念的必然結果,也是新的曆史時期整個文學創作思想解放,特別是散文創作更新思維、倡導變革的重要成果。總之,係列散文《童話歲月》的成功,是喬忠延散文創作道路上的一個裏程碑,他也因此於1991年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協會,之後又於1997年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從此以後他更勤奮、更執著、更嚴謹、更開拓地堅持散文創作,迄今已整整20年,出版了15部散文報告文學專集,為我們獻出了豐碩的創作成果:
1、《豆蔻歲月》,1993年5月由陝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出版,責任編輯為已故著名散文家李佩芝。
如果依據作家編輯集子的時間計,這應該是接續《童話歲月》後的第二本散文集,但《童話歲月》出版稍後於《豆蔻歲月》。它仍以“係列散文”形式編排,分為“豆蔻歲月”、“花木寫意”“秋水長天”“天宇放歌”“過年瑣記”“塵世”和“崢嶸歲月”七個小的係列。這些作品擴大了題材範圍(如《崢嶸歲月》寫毛澤東住延安窯洞、在楊家嶺開荒等,《天宇放歌》歎“小小寰球”、呼“黃河萬歲”等),豐富了表現手段(如《豆蔻歲月》首次以近四萬字的篇幅敘寫了在臨汾三中讀初中時學校生活的多個側麵,運用了多種手法寫人記事、抒寫情懷),繼續以“寫實”(寫實際生活,抒真情實感)贏得讀者歡迎,即如著名文學評論家、時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的王愚先生在以《實用與性情》為題的序言中所說:由於喬忠延“在勾勒實實在在的人生場景中,使人感受到一個普通人的生活道路和人生追求,因此,他的散文的價值,在於‘實用’和‘性情’的聯結”,這種“實用”是“老老實實生活,老老實實領會人生的‘實用’”;這種“性情”是“飽含著摯愛生活、眷戀鄉土,一心做個實實在在的人的‘性情’”,因而這樣的作品“是使讀者讀後感到充實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