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從落筆開始,至今已快五年了,時間不可謂不長,期間也經曆了許多人生重大事件,如今已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但這故事依然沒有寫完。究其原因,或是偷懶,或是牽絆,竟得不著空、提不起筆來。
妻卻一直在鼓勵我,讓我繼續完成我的夢。於是,我便繼續行走下去。當我重讀寫過的小鎮的種種,石佛寺、修真觀、分水墩、轉船灣……無一不是童年的回憶。那些美好的曾經如今變成了紙上鉛字,也藏著為故鄉揚名的一點私心。
還有便是筆下的主人公們,看著他們的傳奇在自己的筆下慢慢地浮現,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在我最早的小說中(那時還流行著BBS,我也每天在水木和未名的鬼版上灌著水),袁度隻是作為一個背景出現,從未想過可以為他寫整整一部書,就像是為一個傳說中的英雄立傳一般。還有許許多多曾經的背景人物,在《真龍氣》中都“活”了過來,共同去完成這個中國式的“仙俠歌劇”。
在第二部中,袁度與崔元之走出了小鎮,分別在大禹水道、嶂山古墓、八隅穀中經曆種種奇遇,離那虛無縹緲的真龍之氣也更近了一步。和他們牽扯一生的女子們也開始登場,結局或悲或喜,情殤情孽,皆隨天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開始創作小說時,出於對金庸先生的熱愛與崇拜,就模仿《鹿鼎記》用古詩集句作為回目的做法,也是想在形式上討個彩頭。這個自找麻煩的舉措著實花費了我不少時間在搜尋古詩上,就像金庸先生所說的那樣,有時行文要照顧詩句,不免會出現削足適履之事。再版的時候,聽從了編輯的建議,刪去了所有的回目,改為通俗標題,或三四字,或五六字,長短不一,均以貼切為要。
這是《真龍氣》的第一、第二部,期待還有第三、第四部,謹以此書獻於我妻我兒,並紀念我曾經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