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東林邂逅(下)(2 / 2)

他們自幼感情極好,姐姐對他疼愛有加,有時若男外出玩耍,回來卻也總給任悅帶些小禮物。現在姐姐不知身在何方,這些日子他又始終隻有一人獨行,卻是不免心生落寞,隻得撿回掉路在身邊的七彩環佩,一個人彈琴自娛,對月吟嘯。

任悅一曲將完,掏撮三聲,感覺心情稍稍舒暢,此時耳中卻又忽聞轉軸撥弦之聲,凝神細聆,身後不遠處隱約飄來陣陣琵琶聲。雖不甚響,但在這靜夜中清晰可聞,應和海浪,倒也聲聲入耳。

任悅心中一動,暗自思量:“這是哪裏來的如此佳妙之音?”回身望去,遠處琵琶聲卻象是穿過了幾道椰樹林傳過來的,如泣如訴,如怨如慕,一首“春花秋月”,緩緩道出那人心頭無盡愁思,奏來動人心魄,任悅隻聽得如癡如醉,心下暗道:“此人所奏琵琶曲雖多有借宮怨為名,也有女兒怨、美人淚、傍妝台、懶畫眉之類的女子意象,其實貫串全曲的還是‘秋月’二字,正所謂‘一輪明月寄鄉愁’,古人那些個巨匠寓於這些宮詞離曲中的,乃是去國懷鄉之沉痛,繁華退盡之喟歎。琵琶之柔,乃是”百鏈鋼成繞指柔“的柔,並不真是女子之柔婉。這一曲竟能一柔至斯,環環相扣,怨慕至此,卻非是女子不可成。”

過了半刻,隻聽那琵琶聲漸止,一曲已終。任悅抱琴緩緩向那椰林走去,走至林外,盤膝坐下,撫琴而奏。一串滾珠拂花指法,正是一曲“六月”,知音集總篇第六章,此曲流暢清雅,如山間流水,歡騰不息,倒是有著‘此間深山我獨行’的意味。

他奏得興起,內息真元流轉,七彩琴弦錚然而響,真有名山雄峙、波濤浩漡之勢。琵琶聲卻也跟著傳了過來,竟也是“六月”之曲。琴曲由那人琵琶奏來,竟然精致無已,如是翠峰挺秀、涓流淙響之景,雖不及任悅琴聲之開闊寫意,卻是千回百轉,婉約嫣然。兩音互相應和,任悅的心中似乎正和一名少女並肩前行,攜手遊於壯美山水之間,自己高述胸中之誌,她便在一旁巧笑應對……

待得琴音琵琶俱歇,任悅感覺心神暢快無比,鬱悶一掃而空,肋下隱隱痛感也已消失,心神一動,卻是又彈指奏起一曲“關雎”,默思曲詞:“關關班鳩,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曲中回繞戀慕之意。

冥海之上,渺無人跡,能在此處遇見個活人實在已是奇跡,更何況也是與他一般的音律高手,而且任悅聽音識人,隻覺彈曲的定然是個雅致高潔的女子,一顆少年的懵懂之心卻是不由一時輕狂了起來。

“關雎”漸已曲終,琵琶聲卻是又起,這次乃是取自詩經“鄭風”的一首“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這詞曲卻頗有取笑之意,意思是說:“你要是真心想念我,就提起衣裳淌過溱水來。你不想念我,難道沒有別的男子嗎?你這個傻小子真夠傻呀!……”曲音輕快無比,似縱似收,極之動聽,好似一個俏生生的姑娘,正遠遠站開,若即若離,巧笑嫣然。

任悅微微一怔,不禁心神蕩漾,心道:“溱水便如何?聽琴如見本人,若是得見此女一麵,便是越過窮北之冥海,又何足道哉?”當下顧不得矜持,便想進那椰林裏去,忽然轉念一想:“這位姑娘雖然如此示意,但我若這般唐突前去相見,在此深夜,雖說孤島不見旁人,但是一個女孩兒家的終是不便?我怎可自顧自身冀望?”

想到此處,任悅又即坐下,彈起一曲“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淒淒,白露未曦……”曲意飄逸,似對那可聞而不可即的女子訴出無限憧憬,欲即轉離,曲盡意不盡。

待他琴曲彈畢,湖上但聞晚風起波之聲,各無聲息。任悅心中忐忑,不知那姑娘心思如何。良久,才聽得琵琶聲起,仍是“鄭風”的一首詩“風雨”,曲中隱約寄托詞意:“風雨淒淒,雞鳴皆皆。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曲意是描述風雨寒涼之夜,雞兒鳴個不停,心情鬱鬱。但是見到了心上人,還有什麼不快意的?

琵琶聲中情意繾綣,漸遠漸去,終至不聞。任悅站在椰林邊上,心中潮思起伏,湖上似乎仍然餘音回蕩。

日照清晨,任悅終是鼓足勇氣踏入椰林,想到昨夜以曲會女,仍是不禁出神,難以忘懷,心道:“本是落難海上孤島,但是得遇如此才女,如不能見上一麵,實在可惜!隻是不知那女子還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