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有智猶地有水(1 / 1)

【原文】

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屍。智用於人,猶水行於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桀、紂愚而湯、武智;六國愚而秦智;楚愚而漢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聖祖智。舉大則細可見。

【釋譯】

一個人要有智慧,就好比大地要有水的滋潤一樣。大地如果沒有水,就像一片焦土;而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變成一堆行屍走肉。智慧對於一個人來說,就好比水在大地上流淌一樣,地勢低窪的地方就容易積滿水;而當一個人處於逆境時,大腦中也就會充滿了智慧。看一看古往今來英雄的成功和蠢才的失敗,沒有哪一件能逃脫這個定數。用什麼來證明這一點呢?上古時掌握國家政權的夏桀王和商紂王就很愚蠢,而處於劣勢的商湯王和周武王就很聰明;戰國時山東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聯合起來力量雖然很大,但很愚蠢,而勢單力薄的秦國卻比它們聰明;楚漢相爭時,楚霸王項羽勢力盡管強大,卻顯得十分愚蠢,漢王劉邦力量雖然弱小,卻顯得十分聰明;隋末執政的隋煬帝顯得十分愚蠢,而作為他的臣子的唐王卻很聰明;南宋末年,居於統治地位的南宋皇帝十分愚蠢,而作為後來居上的元朝統治者卻顯得十分聰明;元末皇帝顯得十分愚蠢,而創業本朝的聖祖皇帝卻顯得十分聰明。列舉了以上這些大事件,那麼,智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悟語點撥】

一個人的思想決定著一個人的行動,思想即智慧,智慧的大小決定著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

因此,任何一個立大誌、想成就大事業的人平時都要注意對智慧的培養。智慧的源泉來自於知識的積累、環境影響、個人經曆以及對社會生活中事情的觀察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