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四大徽班進京沒多久時,“三慶”戲班的生意依然不錯,每年隻有臨近春節,才覺得派戲有些棘手。當然,“三慶”還是“三慶”,它有自己的“殺手鐧”——三國戲,從劉備過江一直唱到諸葛借風,就能從臘月一直唱到過完元宵。沒人與大老板程長庚爭戲,他是京城人所共知的“活魯肅”,另外“三慶”中能人也頗不少,“活孔明”、“活曹操”、“活張飛”、“活蔣幹”……這一係列三國人物一個不少。仔細一數,隻有演周瑜的演員弱了些,很難稱得上一個“活”字。難道整個京城就再沒有一個“活周瑜”嗎?當然有了,那是小生前輩徐小香,輩分上與大老板不相上下,資曆上也綽綽有餘。大老板心想:要是能把小香請進“三慶”,成為咱們戲班的長駐演員,那“三慶”的聲望就立刻能漲上去老多!以後再派戲時,有我一個老生,再有他一個小生,豈不就左右逢源了嗎?於是,程長庚派出心腹之人前往徐小香那裏,轉呈竭誠渴望之意。並且提出,希望與徐合作的第一出戲,就是老生與小生的“對兒戲”《鎮潭州》,還表示如果第一次唱了這出,那麼“三慶”給徐的包銀再多些都無妨。徐小香聽了,也表示能與大老板合作,乃是自身之幸。包銀多少都無所謂,但第一出合作之戲碼,最好改為《借趙雲》。心腹一聽直吐舌頭,心說您可真夠厲害!大老板要唱的《鎮潭州》,是老生嶽飛收複小生楊再興的故事,那用意是明顯的:你徐小香再能,還能“能”過大老板嗎?您隻有被收服的份兒!
可您提的這出,簡直是明對著大老板來的,意思是你劉備再能,你桃園三結義再強,最後不還得去借我趙雲前來,才能最後掙脫出災難的處境嗎?
心腹回到大老板這邊,把徐小香的態度一說,程長庚想了很久,長歎一聲說:“《借趙雲》就《借趙雲》吧。我多這麼一個四弟,也不算委屈了。”於是,同意了徐想唱的《借趙雲》,徐進了“三慶”,使得“三慶”又紅火了好一陣。
梨園史料上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程長庚又向徐小香提出一個反建議——“咱倆合作,誰也別占誰的便宜,幹脆演一出‘惺惺相惜’剛好打平手的戲吧。”終於,心腹為大老板想了一出戲,讓雙方的臉上都有光,最後到那邊一說,立刻馬到成功。不僅戲唱得好,而且兩人心裏舒服,友誼也延伸得更久。試問,它究竟是哪出呢?我因搬家把資料弄亂了,竟然一時回憶不起。電話問訊了幾個朋友,也沒能有個準確說法。畢竟是人老了,要怪隻能怪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