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如何掌握膳食中的鉀鹽含量?
鉀代謝紊亂在腎髒疾病中極為常見,必須及時糾正,否則會導致嚴重後果。一般而言血鉀低時應酌情補充鉀鹽,血鉀高時應嚴格控製鉀鹽的入量。血清鉀的正常值為3.5~5.5毫摩爾/升(毫當量/升)。低於3.5毫摩爾/升(毫當量/升)為低血鉀,高於5.5毫摩爾/升(毫當量/升)為高血鉀。當血鉀正常,24小時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時,可不必控製膳食中含鉀量;若血鉀升高,尿量少於1000毫升/日,則應注意適當限製膳食中的鉀鹽含量,一般全日不得超過1700毫克。除掉必須食用的優質蛋白質食品中的含鉀量外,其它食品中的含鉀量應少於1500毫克/日。當患者血鉀降低,每日尿量大於1500毫升時,還須酌情補充鉀鹽。
為了便於患者掌握,我們列舉常用的蔬菜、水果類食品中的含鉀量以供參考:①每100克食品中含鉀量較低,即在150毫克以下的常用食品有洋蔥、南瓜、西葫蘆、冬瓜、茄子、西瓜、葡萄、蘋果、沙果、鴨梨、京白梨、紅肖梨、菠蘿。②每100克食品中含中等度鉀量,即在150~250毫克的常用食品有鮮豇豆、芋頭、胡蘿卜、白蘿卜、心裏美蘿卜、衛青蘿卜、大白菜、洋白菜、蒿子稈、芹菜、青韭、蒜黃、蒜苗、小蔥、黃瓜、絲瓜、苦瓜、紅番茄、甜柿椒、香瓜、橙、柑橘、鴨廣梨、蓋柿、高樁柿。③每100克食品中含鉀量較高,即在250毫克以上的常用食品有鮮豌豆、扁豆、土豆、山藥、卞蘿卜、藕、荸薺、小白菜、油菜、菠菜、莧菜、萵筍、青蒜、大蔥、菜花、黃番茄、鮮蘑菇、香菇、銀耳、木耳、海帶、紫菜、柚、桃、杏、紅棗、紅果、香蕉。
17.腎髒病患者長期服用中藥有副作用嗎?
中藥大多是天然的植物藥,最早有些是當食物來服用的,現在有些藥物既能食用又當藥用,由於中藥不是化學合成的,因而未發現有明顯的副作用。
根據腎髒病患者本虛標實的病機特點,在遷延期大多服用扶正藥物為主,祛邪藥物為輔,即便祛邪,也是用祛風散寒解表藥、活血化淤藥、利水滲濕藥、解毒利咽藥等,這些藥物是沒有毒性的;扶正藥物大多是益氣藥、養陰藥、補血藥、溫陽藥,作用在於補益人體的虛損,對機體無毒副作用。
有的患者還提出:“長期服中藥會掉頭發嗎?”我們說不會,上述藥物不會產生掉頭發的副作用。
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腦血管病十大信號
1.經常性頭痛、頭暈、耳鳴、視物不清、眼前發黑;
2.思維緩慢、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
3.腿腳、手指尖或手指發麻,摸東西沒有感覺,洗手洗腳感覺不出水的冷熱;
4.手發抖、發顫,做一些日常基本動作感到困難,如穿針、扣扣子等;
5.舌頭發麻、發僵,說話不利索;
6.嘴角常感濕潤或控製不住地流口水;
7.睡眠差、多夢或感覺老是睡不醒,醒後又很累;
8.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經常性哭或笑;
9.看什麼都不順眼,對人對事無原因發火;
10.莫名其妙地跌跤。
心血管疾病十大信號
1.經常感到心慌、胸悶;
2.勞累時感到心前區疼痛或左臂放射性疼痛;
3.早晨起床時,一下子坐起,感到胸部特別難受;
4.飯後胸骨後憋脹的厲害,有時冒冷汗;
5.晚上睡覺胸憋難受,不能平躺;
6.情緒激動時心跳加快,有明顯胸部不舒服的感覺;
7.走路時間稍長或稍快便感到胸悶、氣喘、心跳加快;
8.胸膛部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即消失;
9.爬樓或做一些原本容易的活感到特別累,需歇好幾次才能幹完,且感到胸悶、氣喘;
10.渾身乏力,不願多說話;
保命養命、血管年輕
——心腦血管“長安長清”金科玉律
本章導讀: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一要旨是“保命”:避免猝死和偏癱;
第二要旨是“養命”:戰勝高血壓、高血脂,找回健康,長命百歲。本篇就是高血壓、高血脂等心腦血管疾病“保命”、“養命”的科學方法總結。
所謂“保命”法則,就是遵循它,可保性命無虞;然“救命不如養命”,遵循“養命”法則,則可健康向上,越活越年輕!取名“長安長清”金科玉律,是希望心腦血管病患者:“血壓長安,血脂長清,生命長存”。讓每位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找回年輕的血管,健康快樂100歲!
一、心腦血管發病猝死十大誘因:
1.高鹽:鹽已逐步被世界公認為“秘密殺手”。鹽不但可以使人發生高血壓,還會引起血管硬化。中國人愛吃鹽,尤其是在北方。所以北方地區比南方高血壓患病率高的多。比如較低的四川綿陽,高血壓發病率為4.9%,而在吉林,高血壓發病率達25.8%。南方地區每天吃鹽為7-8克,北方為12-18克。而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是每日小於6克。所以中國是高血壓發病很高的國家。
2.肥胖:肥胖是百病之源。尤其是腰粗腹滿的將軍肚,稱為“中心性肥胖”,最為危險。肥胖非常容易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心髒病、脂肪肝。有個猝死病人,死後解剖時都找不到心髒,原來心髒外麵有一層厚達3厘米的脂肪,把心髒全包起來,95%的冠狀動脈被脂肪包起來。所以有話說:“腰圍越長,壽命越短”。
3.“三高食品”:高脂高糖高熱量的食物被稱為“三高食品”,比如快餐、炸的食物、很甜的食物、油脂大的食物,都要少吃。糖類(即碳水化合物)和脂類的熱量特別高,非常容易轉化成脂肪,兩個一起吃,轉化更快。這些脂肪堵在血管裏,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栓塞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
4.藥物副作用:已經知道的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包括:激素、消炎藥、抗抑鬱藥等,因此高血壓、高血脂病人不要擅自自己作主吃藥,一定要征詢醫生的建議。
5.氣候:夏天天熱,血管擴張,血壓偏低,血粘度偏高,容易形成腦血栓;相反,冬天血管收縮,血壓偏高,心肌梗塞、腦溢血多發,可以說一到冬天,醫院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就一下子增加。因此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要密切注意天氣變化,避免身體過冷、過熱。
6.情緒:中醫講“怒傷肝、恐傷腎、喜傷心、憂傷脾”。對於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情緒波動往往有生命危險。有一個老頭,特別愛下象棋,常常為一步棋和棋友爭得麵紅耳赤。有一次,為悔一步棋,和棋友吵起來,最後一把把棋盤掀翻。結果引發心肌梗塞,胸痛,滿頭大汗。到醫院打藥通血管,花了1萬多塊。後悔莫及,連棋也不下了。對於老人來說,過喜、過悲、過怒,都非常危險。
7.吸煙:“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盡管吸煙的害處天天宣傳,但是很多人總是以:“我抽了幾十年了,一點事沒有”搪塞。是那麼回事嗎?有一個60歲的老煙民,有20年的吸煙史,平時幹活、走路一點不喘。可是一做CT,肺部已經有肺間質改變。對高血壓、高血脂病人,吸煙更是萬萬要不得。高血壓病人大量吸煙,會加重大、小血管的硬化和堵塞。吸煙還會提高得腦卒中的機會。所以戒煙是當務之急。
8.過量飲酒:中國是喝酒的大國。酒文化有幾千年。古代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今天是“感情深,一口悶”。酒不像煙那樣,沒有一點好處,不過過量飲酒確實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多少為過?就是白酒不超過25毫升(6兩),果酒不超過100毫升(2兩),啤酒不超過300毫升(六兩)。超過這個標準,就可能有害。國外的研究,40%的交通事故,50%的犯罪,25%的重病都與酗酒有關。
9.強刺激:強光、強聲、尖叫、電閃雷鳴……都會刺激神經,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甚至心髒病發作,因此要盡量避免強刺激,遠離刺激源。
10.憋尿:有個老太太,因高血壓被送進醫院。病人昏迷不醒,血壓持續升高下不來。一看肚子,鼓的跟球似的。醫生馬上給她插上導尿管。再看老太太,睜開眼睛說話了。再看心電圖,也都正常了。原來老太太串門,怕生人,有尿不去上廁所,憋著,結果昏倒。許多老人都有憋尿的習慣,對泌尿係統十分有害。有高血壓的人還能使血壓升高。所以要改掉這個壞毛病。
二、長安長清心腦血管保命金科玉律
(一)十個“千萬不要”
1.千萬不要“過勞”
“過勞死”是當今社會的大問題。前文講到的愛立信老板、徐悲鴻等的死都和它有關。為什麼現代人的過勞死成為一個社會話題?就是因為這個社會機會多,競爭大,互相攀比。尤其是男人,在家是頂梁柱,在外要事業,同學見麵會問:“你在哪高就?”“某某開了輛奔馳啊!”人比人,累死人!結果,男人死得越來越快了:解放初期,男的比女的平均多活3年;到60年代,兩個就平了。80年代,男的比女的少活2年,90年代,男的比女的少活4年。有一個副局長,想升局長,沒日沒夜地加班,開會,寫稿子,做文件。結果查出冠心病。醫生對他連說三句:“休息吧!休息吧!休息吧!”那位副局長突然領悟,從此請假,休整,恢複正常生活,淡泊名利,也不追求什麼局長了,也不在乎什麼評論。幾年下來,他身邊的許多人一個一個倒下了,他的身體卻越來越好。醫生問他後悔嗎?他說不後悔,否則現在連命也沒有了。“激流勇退”,對於高血壓、冠心病人太難做到了。有一個調查,是說以下的人群最容易出現過勞死:
有錢有勢的人,特別是隻知消費不知保養的人。
有事業心的人,特別是稱得上“工作狂”的人。
有遺傳早亡血統又自以為身體健康的人。
超時間工作的人。
夜班多,工作時間不規則。
長時間睡眠不足的人。
自我期望高,並且容易緊張的人。
幾乎沒有休閑活動與嗜好的人。
有以上特征的人,一定要特別注意。
2.千萬不要“用力過猛”
有的老人不服老,搬大米,和小夥子一樣拎起來就走;上樓梯,一點不含糊,噔噔地就上去,覺得這是自己身體棒。這是非常危險的。有一個老人,60歲了,要跟人比掰腕子。掰是掰贏了,但掰完後胸部劇烈疼痛,渾身出汗,送到醫院發現:心髒大麵積出血,沒搶救過來,死了!事實上,高血壓、冠心病人千萬不要用力或運動過猛,因為這樣心髒需要大量血液,血壓會迅速升高,血流加大,很容易發生猝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特別要注意的下麵幾條:
(1)上樓要緩;
(2)不要扛重東西;
(3)不要參與比賽、短跑、田徑等運動量大的運動;
(4)盡量不要參加扭秧歌、老年迪斯科等運動。
3.千萬不要發“雷霆之怒”
日本有一個試驗,把大怒過後的人測肝功,結果肝細胞破損率遠遠超過正常人,跟肝炎病人差不多。從這個試驗看到中醫“怒傷肝”是有一定科學性的。對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發怒可不僅是“傷肝”這一項了。大怒之後,血壓會大幅上升,血管痙攣變窄,一下子把血管堵死,另外還容易引發腦溢血。有個老板,最愛訓員工。有一次生產任務沒完成,他把生產部長叫來,又拍桌子又瞪眼,指著鼻子大罵。罵過之後,臉色慘白,胸口疼痛,不行了,到醫院做心電圖,心肌梗塞,做手術才搶救過來。從此這個老板再也不發脾氣了,批評員工也是“春天般的溫暖”,整個公司氣象一新,據說銷售也上去了。所以,老年人要心態平和,是長壽不可缺少的一點。
4.千萬不要“天不亮就鍛煉”
老年人要長壽,都喜歡晨練。而且覺得出去越早,空氣越新鮮,鍛煉勁頭越大。如果起晚了,好像鍛煉不認真,人不勤快似的。殊不知你這時候鍛煉,可能不是鍛煉,而是玩火。早晨6點到9點,被稱為“魔鬼時間”,猝死率最高。一般是到中午12點以後,危險逐漸減少。
所以有的專家建議下午或晚上鍛煉。即使早上鍛煉,也要8點以後。同時高血壓、心髒病人最好谘詢醫生,有的需要服藥後再去鍛煉。
5.千萬不要一醒就一骨碌爬起
老年人睡不著覺,又醒的早。醒了以後,往往一骨碌爬起來,洗臉、刷牙。也有的是上廁所,猛的起來。這都很危險。臨床病例中,因為起床造成的偏癱、突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的例子很多。
那到底該怎麼起床呢?總之是一個“慢”字:醒了先在床上醒一分鍾,然後坐起來呆一分鍾,然後穿上拖鞋,在床頭等一分鍾。這樣,你再刷牙洗臉上廁所,就沒危險了。
心腦血管病人洗臉,盡量用溫水,日本的研究,將手指哆哆嗦嗦插入冷水,血壓會上升30-40mmHg。同時天冷要取厚被子,不要用力過猛。
6.千萬不要吃撐
有一個老頭,過六十大壽,山珍海味,水陸雜陳,兒女同事皆來慶賀。老頭一興奮,吃得很多,結果心髒病發作,被抬到醫院,差點死了。“飽餐+飲酒”、“飽餐+興奮”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吃得過多送進醫院的病例數不勝數。
美國有個試驗:100隻猴子開懷大吃,100隻猴子隻給7成食物。結果呢,10年下來,隨便吃的猴子死了50隻;控製吃的猴子隻死12隻。死亡率差4倍。中國古代帝王沒有幾個長壽的,大多數不到40歲就死了,為什麼?有一個原因就是:山珍海味太多,吃得太飽。中醫雲:“要得身體安,三分饑和寒”,非常有道理。
因此,無論現在生活水平多高,無論出席什麼豪華的宴會,“勸君隻吃七分飽”——就是覺得離開飯桌還想再吃幾口,就是七八分飽的分寸了。
7.千萬不要夏天喝冰飲料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喝什麼最痛快?冷飲!冰啤!咕嘟一口下去,從上冷到下,從裏冷到外,爽!痛快!但你可知道,此時受刺激、被冰鎮的可不僅是你的食道、胃腸,因為食道就在心髒後麵,胃就在心髒下麵,這一冷,心髒就收縮,弄不好就會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
另外,老年人腸胃虛弱,冷飲刺激,容易引發胃痙攣。要降暑,可以喝些淡茶水,綠豆湯,如果吃冰棍,也要化著吃,使進腹的溫度不要太低。
8.千萬不要蹲便過長、排便過猛
老年人上廁所要特別小心,不少猝死就發生在廁所裏。特別是蹲坑。現在條件好了,馬桶多了,可以舒舒服服坐在上麵。不過不少胡同和公共廁所還是蹲坑的形式,就比較危險。老人蹲在那裏,靠小腿支撐全身,很消耗體力,心髒負擔加大。如果排便時間一長,血壓就迅速升高。如果大便幹燥,排便一使勁,心髒負擔驟然加大,非常容易出危險。排便後突然起身,血壓跟不上,時常會頭暈眼花,造成腦缺血和暈倒,甚至腦出血。
坐馬桶要好很多,但也要注意時間不要太長,不要突然使勁。要少吃辛辣,避免大便幹燥。
9.千萬不要燙澡
老人洗熱水澡最危險,尤其是盆浴。有一個大型企業的領導,有心髒病,在國外做了搭橋,效果非常好,各項指標正常。可是就在一次洗熱水澡時,倒在熱水盆裏。老北京人還習慣洗澡池,就像電影《洗澡》一樣,熱氣騰騰,還能有人搓背,真愜意。其實有心腦血管病的人,這很危險。為什麼呢?因為燙澡會使全身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大量血液分布在體表,導致心腦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就容易發生心腦急性缺血而導致意外。所以洗澡最好調好溫度,不能太燙,日本的研究是在40度以下,40度以上血壓會升高。要先將手腳插入水中,然後全身再進去,而不要撲通跳到水裏。
10.千萬不要在病人發生腦溢血後亂動
有人把腦溢血比喻為人腦內的一次“地震”。如未及時得到救治,可在數小時內死亡。然而,在日常的救護工作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病人家屬采取了極其錯誤的做法,結果使病人的病情立即加重、惡化,甚至死亡。如為了弄醒病人,家屬猛烈拍打其肩膀,搖動其頭部;隨意翻轉、搬動、拖拉病人;在病人耳邊高聲呼叫其名字或失聲痛哭等。以上做法隻會使已破裂的大腦血管裂口增大,出血量增加,腦壓升高,病情必然迅速惡化。因此,對腦溢血病人,應當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病人家屬應盡量克製自己的感情,切勿大聲叫喊、哭鬧或隨意搬運或顛簸病人,病人周圍環境應保持安靜避光,減少聲音的刺激。同時,應專人看管,以免因躁動而墜床。
病人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枕後不放枕頭。將病人領口解開,用紗布包住病人舌頭拉出,及時清除口腔內的粘液、分泌物和嘔吐物,以保持氣道通暢。
用冰袋或冷水毛巾敷在病人前額,以利止血和降低顱內壓;搬運病人動作要輕。途中仍需不斷清除病人口腔內分泌物、痰液和其他異物,注意保持氣道通暢。
特別注意的是,心腦血管病發作的時候,家人不要打出租拉病人去醫院。正確的方法是,打120電話,等救護車來,由專業人員處理病人。
(二)五個要警惕:
1.吃飯掉筷子要警惕中風偏癱
吃著吃著飯,突然“吧嗒”筷子掉在桌上,有的老人隻會感歎一聲:“老了,連筷子都捏不住了。”但是對於心腦血管病人,一定要當心,這可能是腦中風的先兆。不僅掉筷子,這些先兆還包括:
(1)手指發麻;
(2)說話舌頭發硬,說話遲鈍;
(3)穿拖鞋穿不利落;
(4)吸煙把自己燙著(痛覺感覺下降);
(5)出門撞門框;
(6)麵癱:表現為麵下部肌肉癱瘓、口角下垂等。
遇到這些症狀,不要當做小問題,應找醫生谘詢、診斷。
2.胃痛、牙痛要警惕是否心髒病發作
有個心髒病人,非常注意保命,身邊時刻帶著心髒病藥,連睡覺都放在枕邊。他說,心髒病發作沒藥可不是好玩的,不是死、就是癱,打一針要好幾萬。但是有一次,他吃飯後突感胃痛,於是就找出胃必治吃;還疼,家人就給他揉。最後堅持不住,去醫院,發現是心髒病發作。還好,放了支架搶救過來,一算,花了五六萬。這個例子說明,心絞痛的部位有時並不在胸口,胃痛、牙痛、咽喉痛都有可能是心絞痛。而這些疼痛最容易誤診。遇到這種情況,應盡快就醫。
3.看“扣人心懸”的比賽要警惕心髒病發作
世界杯、NBA……每逢大型比賽,全世界因情緒過分激動而誘發心絞痛發作、心肌梗塞、腦卒中甚至猝死者,不勝枚舉。
當人的情緒興奮、緊張、恐懼、悲痛時,人體的神經係統便會發生應激反應,表現為心跳加快,往往可較正常增快1倍,達到120-140次/分,血壓增高。所以,在觀看激烈體育比賽時,心髒勞累的程度並不比劇烈活動和體力勞動時低。對已有冠狀動脈硬化的冠心病病人來說,已經狹窄的血管無法讓更多的血液通過,此時心髒的耗氧量增加了,而血液供應卻不能同步增加,導致心肌血液供應不足,容易引發心絞痛,嚴重時還會誘發心肌梗塞。精神過度緊張,使血壓增高,對高血壓病病人來說,還有可能引發腦血管破裂而導致腦出血。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冠心病、高血壓病人都應禁止觀看體育比賽和電視實況轉播,關鍵使患者要能控製自己的情緒,如果知道自己觀看體育比賽會比較投入,容易激動,可事先囑咐家人或朋友,請他們在比賽處於 “扣人心弦”的時候給予提醒;如果不能自製,則應采取回避的方法,暫時離開比賽現場或電視機,到場外或戶外去散散步,或聽聽音樂,看看報紙,做些可以分散注意力的事情,以緩解緊張的情緒。如果能做到上訴兩點,則可以有選擇性的觀看體育比賽,如果做不到,則最好不要觀看。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情正處於比較嚴重或病情不很穩定,則不能觀看任何足以引起情緒較大變化的體育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