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調整心態,用積極樂觀支配自己(1 / 3)

英國作家福樓拜說:“一陣爽朗的笑,猶如滿室黃金一樣引人注目。”樂觀是我們心中的太陽,請保持樂觀,丟掉悲觀。心胸豁達的人是真正的強者,樂觀則是他們的情緒體驗。樂觀者能應付生活險境,用積極樂觀支配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1.保持樂觀的心境

在人生路上,遇到了失敗,我們不應該悲觀泄氣,應該把它作為人生的轉折點,選擇新的目標或探求新的方法,把失敗作為成功的新起點。

生命中最大的危機常常就是最大的轉機。

有一個年輕的電台播音員在嶄露頭角的時候,突然被電台解雇了。他當然懊惱萬分,可是當他回到家時,卻興高采烈地對他的妻子宣布:“親愛的,這下子我有機會開創自己的事業了。”年輕的電台播音員一開始就有正確的心態,而他也的確開始了他個人的事業。他自己做了一個節目,後來證明是一個成功的舉動,他就是五六十年代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紅星——亞特·林克勒特。

其實,做人就應該這樣,當無事時,應像有事時那樣謹慎;當有事時,應像無事時那樣鎮靜。因為在漫長的旅途中,實在是難以完全避免崎嶇和坎坷。麵對一個不幸的結局,隻要保持精神的沉靜和堅定,不因一時的挫折而喪失鬥誌,保持樂觀的心境,那麼一切都可以重新再來。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盡如人意,或遇到困難,或遭受失敗,大多數人常自怨自艾,一蹶不振,而隻有少部分人能展望未來,保持樂觀的態度,把失敗作為自己新的起點,他們往往能在自己所處的行業中脫穎而出,成為佼佼者。

美國心理學家麥可·沙爾說:“你的才能當然重要,但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的想法常常成為決定你成敗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原因是,樂觀的人與悲觀的人在遇到同樣的挑戰和失意時,各自采取的處理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著名的潛能訓導師趙菊春先生曾讓一批學員打電話給陌生人,讓他們到就近的獻血站無償獻血。要達成目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當他們打了兩三個電話而毫無結果時,樂觀的學員說:“我要換個方法再試試。”悲觀的學員則說:“這事我幹不了。”後來,趙菊春先生為此做了一個精辟的總結:自我感覺的控製,是成功的試金石。悲觀者,遇事放棄,他不可能掌握獲得成功所必須的技能。隻有那些樂觀者,感覺自己是命運的主宰者,如果事情不妙,他便迅速采取行動,尋找新的措施,總結過去的經驗,博采眾家之長,來擬定一個新的行動計劃,然後堅決執行,因此,樂觀者往往就是這樣成為最後的贏家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這樣的精神,才會在以後的人生路上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遇上不幸,他人放棄了,你還是勇敢地麵對;他人後退了,你還是積極地向前,眼前沒有光明、希望,你還是不懈努力,尋找新的起點,這就是你人生最大的成功。

2.樂觀麵對生活中的不幸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幸經常像幽靈一樣降臨到人間,它能將你摧殘得支離破碎,心神俱疲。有些時候,一場不幸就能毀掉你的前程和事業。那麼,我們麵對生活中的不幸該如何處理呢?

來自美洲大陸的格林夫婦帶著兩個兒子在意大利旅遊,不幸被劫匪襲擊。7歲的長子尼古拉被劫匪開槍打死了,這就像一場無法醒轉過來的噩夢一樣。就在醫生證實尼古拉的大腦確實已經死亡的半小時內,孩子的父親格林立即作出了一個決定,他要把兒子的器官捐出。4小時後,尼古拉的心髒移植給了一個患先天性心髒畸形的14歲孩子;一對腎分別使兩個患先天性腎功能不全的孩子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尼古拉的肝救活了一個19歲的瀕危少女;尼古拉的眼角膜使兩個意大利人重見光明。就連尼古拉的胰腺,也被提取出來,用於治療糖尿病……尼古拉的髒器分別移植給了亟須救治的6個意大利人。

“我不恨這個國家,不恨意大利人,我隻是希望凶手知道他們做了些什麼。”格林嚴肅地說著,他嘴角的一絲微笑掩不住內心的悲痛。而他的妻子瑪格麗特的莊重、堅定、安詳的麵容,和他們4歲幼子臉上大人般的表情,尤令意大利人靈魂震撼!他們失卻了自己的親人,但事件發生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自尊與慷慨大度,令全體意大利人深感羞愧。

如果是你遇到了格林夫婦這樣的不幸,你該怎麼做呢?是抓住不幸不放,終日的萎靡不振呢?還是也能像格林夫婦這樣坦然處之呢?事業受挫也是如此,即便是寬懷大度,也會有一個掙紮的過程,這就要看你具不具備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了。

當然,我們不是聖人,也不是英雄。但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向聖人,向英雄靠近一點。如果不是有意回避或者矯飾,就得承認,我們很多時候的沉淪,是因為我們自甘沉淪;我們很多時候遠離著崇高,是因為我們拒絕崇高。

“人人皆可為堯舜”,這其實是真理,比如格林夫婦,他們原來不過是普通公民,一場橫禍,使他們人性中崇高美好的一麵,爆出了照耀人寰的光輝,沐浴著這樣的光輝,我們有理由對人類的未來充滿信心,並且我們也有責任,讓自己的生命放出一分光來。哪怕它流螢般微弱,不能照亮別人,也要照亮自己;不能照得遠,也要照出自己腳下的路。

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中對不自覺的自動暗示比對自覺的自動暗示更加經常地作出反應。在這樣的場合中,他對習慣和內部下意識的敦促能作出反應。當一個具有積極心態的人麵對著一個嚴重的個人問題時,自我激勵語句就會從下意識心理閃現到有意識心理去幫助他。在緊急情況中,特別當死亡的大門即將開啟的時候,這一點就顯得尤為真實。澳大利亞昆斯蘭省的拉爾夫·魏卜納的情況就是這樣。

這是午夜1點30分。在醫院的一間小屋裏,兩位女護士正守在拉爾夫身旁。在前一天下午4點半鍾時,他的家裏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要他的家人趕到醫院來。當他們到了拉爾夫的床邊時,他已處於昏迷狀態,這是嚴重心髒病發作的結果。他們一家人現在都待在外麵走廊上。每個人都呈現出特殊的樣子,有的在擔心,有的在祈禱。

病房裏的燈光非常暗淡,兩位女護士焦急地工作著——每人各抓住拉爾夫的一隻手腕,力圖摸到脈搏的跳動。因為在這整整六小時期間,拉爾夫都未能脫離昏迷狀態。醫生已經做了他覺得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後離開了這個病房,給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拉爾夫不能動彈、談話或撫摸任何東西。但是,他能聽到護士們的聲音。在昏迷時期的某些時間裏,他能相當清楚地思考。他聽到一位護士激動地說:“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脈搏的跳動嗎?”

另一個護士的回答是:“沒有。”

他一再聽到如下的問題和回答:“現在你能摸到脈搏的跳動嗎?”

“沒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須告訴她們。無論如何我必須告訴她們。”

同時,他對護士們這樣近於愚蠢的關切又覺得很有趣。他不斷地想:“我的身體非常好,並非即將死亡。但是,我怎麼能告訴她們這一點呢?”

於是,他記起了他所學過的自我激勵的語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夠做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於是,他嚐試睜開眼睛,但他失敗了。他的眼瞼不肯聽他的命令。事實上,他什麼也感覺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睜開雙眼,直到最後他聽到這句話:“我看見一隻眼睛在動——他仍然活著!”

“我並不感覺到害怕,”拉爾夫後來說,“我仍然認為那是多麼有趣啊!一位護士不停地向我叫道:‘拉爾夫先生,你在那裏嗎?’對這個問題我要以閃動我的眼瞼來做答,告訴她們我很好,我仍然活著。”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直到拉爾夫通過不斷的努力睜開了一隻眼睛,接著又睜開另一隻眼睛。就在這時候,醫生回來了。醫生和護士們以精湛的技術、堅強的毅力,使他起死回生了。

所以,積極的自我暗示能阻止很多悲劇的發生。麵對不幸,我們要從容坦然地生活。

3.養成樂觀的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抱怨的人遠比樂觀快樂的人多。喜歡抱怨的人在給自己找罪受的同時,也傷害著身邊的人,為他人招惹麻煩,我們發現世界上幾乎沒有人因為抱怨這個世界而得到快樂。雖然有時抱怨可以減輕當時的痛苦,幫助他從痛苦中暫時抽身,但那並不是幫助他徹底解決問題,而是在教他如何逃避現實。

事事都選擇沮喪失望,不如轉變思維往好的方麵想;選擇痛苦呻吟,不如選擇開心快樂。如果你決定做快樂的人,生活就不會那麼平淡。在麵對艱難困苦的挑戰時,如果你足夠機智,改變思維方式,世界也不會吝惜將生命中最豐盈的快樂送給你。受到傷害,療傷止痛才是明智之舉,沉溺於痛苦中不過隻是更增加了自己的痛苦。

潮起潮落、冬去春來、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野草榮枯,自然界萬物都在循環往複的變化中,你也不例外,自己的情緒也會時好時壞。

學會控製情緒,選擇好的心情,這是自然界的遊戲,很少有人窺破天機。每天醒來時,不再有舊日的心情。昨日的快樂已變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傷又轉化為明日的喜悅。這就好比花兒的變化,今天綻放的喜悅也會變成凋謝時的絕望。但是你要記住,正如今天枯敗的花兒蘊藏著明天新的種子一樣,今天的悲傷常常預示著明天的快樂。樂觀是一種天真做人的態度。

每天利用幾分鍾的時間,想象明天、下一個星期或是明年,都可能發生許多愉快的事情,不要對未來煩惱或憂慮。多想想美好的事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計劃實現它們。如此一來,你就養成了樂觀的習慣。

樂觀的人對一些繁雜的事情總是很看得開,他們認為: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是徒勞,什麼也帶不走。所以他們對事物的心態就是:人生在世不快樂白不快樂,不管從事什麼職業,也不管曾經取得過多麼輝煌的成就,都會不驕不躁,泰然處之,從不會使自己成為一個固步自封、自以為是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後不久,有一次他對滿朝的文武大臣們說:“朕自年少之時就喜歡弓箭,許多年來曾得到十幾張好弓,自以為是天下最好的,沒有能超過它們的。可最近我將弓拿給一個弓匠看,他卻說:‘做弓用的材料都不是最好的。’朕問其原因,弓匠說:‘弓的材料的中心部分不直,所以,其脈紋也是斜的,弓力雖強,但箭射出去不走直線。’朕以弓箭平定天下,而對弓箭的性能尚沒有完全認識清楚,何況天下事務呢,怎能遍知其理?望你們多多發表自己的意見,糾正朕的錯誤。”

正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有這樣一種開放的心態,所以,他才能明白“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正是因為他有一種開放的心態,他才能知道:“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也正是由於他有一種開放的心態,所以大唐才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帝國之一。

治國如此,為人與做事也是如此,在這個世界上,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這樣開放的胸懷,也隻有如此才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大發明家愛迪生靠他的智慧和勤奮,終於為自己建起了一個有著相當規模的工廠,工廠裏有著設備相當完善的實驗室,這些都是他幾十年心血的結晶。然而不幸的是,一天夜裏,他的實驗室突然著火,緊接著引燃了貯存化學藥品的倉庫,隨後幾乎不到片刻的工夫,整個工廠便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盡管當時消防隊調來了所有的消防車,依然無法阻止熊熊大火的蔓延。正當眾人為愛迪生一輩子的成果將毀於一旦而感傷的時候,愛迪生卻吩咐兒子:“快,快把你的母親叫來!”兒子不解地問:“火勢已不可收拾,就是把全市的人都叫來亦無濟於事了,何必還要多此一舉呢?”沒想到愛迪生卻輕鬆地說:“快讓你的母親來欣賞這百年難得一遇的超級大火!”

妻子趕來了,當她看到愛迪生正以微笑來迎接她時,她有些不解地說:“你的一切都將化成灰燼了,怎麼還能笑得出來?”

愛迪生回答說:“不,親愛的,大火燒掉的是我過去所有的錯誤!我將在這片土地上建一座更完善、更先進的實驗室和工廠。”

這是何其曠達的心境!在災難麵前,愛迪生的心態令我們讚賞!

其實,為失去的東西悲傷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你就是為失去的一切毀滅了自己,又有什麼用呢?隻有那些懷著一份曠達心境的人,才不會沉湎於自己曾經的擁有,而是懷著對未來無限的希望重新開始更加美好的創造。也許我們許多人都曾經為了失去的金錢、工作、地位、愛情等傷心啜泣過,但你要相信,在未來的歲月裏,一定還會有一份更加美好的禮物在等待著你。失去的東西隻能成為你人生經曆的一部分,隻有現在和未來才是你真實的生活。

沒有人能夠控製或改變你的態度,隻有你自己能夠。你雖然改變不了環境,但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

4.用微笑來麵對生活

俄國詩人普希金說過:“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裏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容貌是無法選擇的,就像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的國度、家庭、父母一樣。也許,你長得並不漂亮帥氣,但你不應該自卑。我們不能選擇容貌,但可展觀笑容;不能改變外表,但可改變氣質。

生命是豐富多彩的,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關鍵是看你如何把握生活,享受生命。如果你用微笑來麵對生活,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會感到生活的溫暖,漆黑的夜晚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

卡絲·戴莉是美國的著名歌唱家,她有一副動人的歌喉,唱起歌來婉轉美妙,像百靈鳥一樣,但她卻長著一口暴牙,非常難看。每次參加歌唱比賽時,她總是顧及自己難看的暴牙,盡力避免將口張得太開,一方麵要放聲歌唱,一方麵又要極力掩飾自己的缺點,所以她的表演不是很成功。幾乎每次參賽都是如此,她漸漸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後來,有一個評委發現了她的歌唱天賦,告訴她“你有唱歌的天才,你會取得成功,但你必須忘掉自己的暴牙”。在這位評委的幫助下,卡絲·戴莉孩漸漸走出自己暴牙的心理陰影,在一次全國大賽中,她極富個性化的演唱傾倒了觀眾,征服了評委,最終脫穎而出。

長得醜點是一種缺陷,但如果隻盯著自己的缺陷,它就會告訴你自己是多麼醜陋,多麼不幸,這時小小的不足掛齒的缺陷就會被放大成悲劇或災難。我們沒必要為自己的平庸與醜陋感到自卑,隻要善於發現,你完全可以從這些自認為醜陋的缺陷中找到有價值的一麵。隻要我們能以一種平和樂觀的心態來對待人生,笑對人生,自己的所有缺陷看起來都會非常美好。

樂觀的心態使你積極麵對人生,悲觀的心態讓你消極地看待一切。而樂觀與悲觀僅僅一念之差。我們有何理由不讓自己活得更快樂些呢?微笑著對待自己,微笑著對待周圍的一切人或物。因為僅僅那一笑就足以使黑夜似乎也明亮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