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閑:安閑,閑散。〔2〕悠悠:閑適自得貌。〔3〕黛色:指青黑的山色。據此句,知季重的“門前山”,當屬秦嶺山脈。〔4〕嵯(cuó)峨:山高峻貌。秦國:指秦都鹹陽一帶。〔5〕合遝:指山峰重疊。《文選》王褒《洞簫賦》李善注:“合遝,重遝也。”荊關:柴門。謝莊《山夜憂》:“回黔拓繩戶,收棹掩荊關。”此指隱者的住所。〔6〕嵐:山間霧氣。飛鳥還:夕鳥歸巢。〔7〕“故人”句:《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相去萬餘裏,故人心尚爾。”此變用其意。以上二句意謂,故人(指季重)如今絲毫未變(指仍未老),隻為自己這衰老的容顏而歎息。
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1〕,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終難變〔2〕,黃金不可成〔3〕。
欲知除老病〔4〕,惟有學無生〔5〕。
題解
此詩疑天寶末年居輞川時所作。詩寫詩人秋夜獨坐的感觸。前四句藝術上頗為出色。特別是“雨中”一聯,善用音響描寫來刻畫靜景,寂靜並非是聲響全無,連雨中山果落地的響聲也能聽到,足見秋夜的靜寂之極。在靜夜燈下獨坐之詩人的心情如何,也就表現在這兩句詩所創造的境界裏,讀者要自己去領略。這兩句詩裏所蘊含的感情,有人生易老的悲慨,秋夜獨坐的寂寞、淒涼,還有對生命的珍惜等等,可以說非常豐富,然而出語卻又極其平淡,這是藝術純熟的表現,千錘百煉的結果。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三說:“一唱三歎,由於千錘百煉。今人都以平澹為易易,知其未吃甘苦來也。右丞‘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其難有十倍於‘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者。到此境界,乃自領之,略早一步,則成口頭語而非詩矣。”
注釋
〔1〕悲雙鬢:為雙鬢變白而悲傷。〔2〕“白發”句:《列仙傳》卷下載,稷丘君朱璜入浮陽山八十餘年,“白發盡黑”。句反用此典。〔3〕“黃金”旬:語本江淹《從建平王遊紀南城》:“丹沙信難學,黃金不可成。”按,世傳丹砂(又作丹沙,即殊砂)可化為黃金。《史記·孝武本紀》:“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抱樸子內篇·黃白》:“《銅柱經》曰:丹沙可為金,河車可作銀。”此即古之方士、道士所謂燒煉丹藥化為金銀之術,又稱黃白之術。此句意謂,神仙黃白之術不能有所成,長生無望。〔4〕欲:猶“已”,不是一般的“將要”意。參見王鏌《詩詞曲語辭例釋》。老病:佛教稱生、老、病、死為四苦。《釋迦譜》卷二:“以畏老病生死之苦,故於五欲不敢愛著。”〔5〕無生:見《登叛辨寺》注〔7〕。
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等凝碧池上
作音樂供幸入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
口號誦示裴迪
萬戶傷心生野煙〔1〕,百官何日再朝天〔2〕?
秋槐葉落空宮裏〔3〕,凝碧池頭奏管弦。
題解
本詩作於至德元載(756)八月。是年六月,安祿山軍攻陷長安,玄宗奔蜀,王維扈從未及,為賊所獲,解送至洛陽,拘於菩提寺,此詩即作於寺中。參見拙作《王維年譜》。菩提寺禁:即指作者被安祿山軍拘於菩提寺中。趙殿成注謂菩提寺在長安平康坊南門之東。按,凝碧池既在洛陽,菩提寺也當在洛陽,《舊唐書·王維傳》即謂“(祿山)遣人迎(維)置洛陽,拘於普施寺(疑為菩提寺之誤)”。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一一“李西台詩”雲:“‘龍門雙闕湧雲煙……’李西台詩也,題於菩提寺。菩提寺在龍門鎮。”知菩提寺在洛陽城南龍門。裴迪來相看:疑迪天寶年間未嚐居官(維天寶時贈迪之詩多稱迪為“秀才”),故不在被搜捕、拘禁之列(安祿山軍入長安後,搜捕的對象為百官、宦者、宮女等,見《通鑒》至德元載六月),得以至菩提寺看維。說逆賊……一時淚下:《通鑒》至德元載八月:“祿山宴其群臣於凝碧池,盛奏眾樂;梨園弟子往往欷欷泣下,賊皆露刃睨之。樂工雷海青不勝悲憤,擲樂器於地,西向慟哭。祿山怒,縛於試馬殿前,支解之。”趙殿成注謂凝碧池在長安西內苑。按,《通鑒》至德元載六月:“安祿山……遣孫孝哲將兵入長安。”《考異》曰:“遍檢諸書,祿山自反後未嚐至長安。”趙注誤。《唐六典》卷七謂洛陽禁苑中有“芳樹、金穀二亭,凝碧之池”。《唐兩京城坊考》卷五亦曰:“(洛陽神都)苑內……最東者凝碧池,東西五裏,南北三裏。”供奉人,在宮中侍奉天子的人。唐時上自文詞經學之士,下至卜醫技術之流,凡有一材一藝者,皆可供奉內廷。此處指樂工。舉聲,發聲。口號,表示隨口吟成,與“口占”相近。這首詩感傷兩京陷落,抒發思念朝廷之情,寫得沉痛、婉曲、深長。《舊唐書·王維傳》載:“賊平,陷賊官以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於行在,肅宗嘉之,會縉(王維弟)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
注釋
〔1〕生野煙:指戰亂爆發。〔2〕再:宋蜀本等作“更”。朝天:謁見天子。〔3〕葉:《舊唐書·王維傳》作“花”。此句寫舊宮淒涼。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1〕,尚衣方進翠雲裘〔2〕。
九天閶闔開宮殿〔3〕,萬國衣冠拜冕旒〔4〕。
日色才臨仙掌動〔5〕,香煙欲傍袞龍浮〔6〕。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7〕。
題解
賈舍人,賈至。字幼鄰(一作幼幾),河南洛陽人。自天寶末至乾元元年春官中書舍人,尋出為汝州刺史。參見兩《唐書》本傳。舍人,指中書舍人。唐中書省置中書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起草詔書。大明宮,見《奉和聖製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