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叮鈴~”
一陣微風吹過,撥動了懸掛在佛殿簷下的風鈴。清脆的聲音在風中搖曳,飄散開來。
“噔~噔~噔~”
又是一種音響,從山上傳向四方。刻滿經文的大銅鍾被撞擊著,每一次震動,仿佛都有著莫名的神力,使人心神震動。
鍾鳴之後,譚影寺這座古老的廟宇,開始逐漸散發出生機與活力。
東方剛剛破曉,殘夜將消未消。處於山頂之上的譚影寺雖然沒有多大的規模,但其莊嚴、肅穆,別有一番神聖滋味。
曆年來從這裏走出來的和尚,莫不都成為了得道高僧。由於他們四方布澤,譚影寺的名氣也便就在外了。每天來燒香拜佛的人多不勝數,絡繹不絕。
“篤~篤~篤~”
大雄寶殿裏,青燈古佛下,一名年輕的僧人首先敲起木魚,背誦起經文。
緊接著,盤膝坐在蒲團上的數十位僧人開始敲木魚,誦讀經文。
大殿裏誦經聲若隱若現,梵香燎繞,嫋嫋飄出殿門,彌散在陽光之中。
日頭逐漸升高,照在大殿的佛像上,一片金色輝煌。領讀經文的那個年輕僧人“鏘”的一聲敲響木魚,誦讀聲逐漸平緩,直至安靜。
“今日的早課便到此,諸位師兄弟可以去用膳了。辰時便要打開山門,接待香客。請諸位師兄弟做好準備,切不可懈怠。”領讀經文的年輕僧人朗聲說道。
“是!”
諸位僧人有序地緩緩走出大殿,年輕僧人看了一眼門外。隻有屋簷,隻有風。風鈴在隨風搖擺。
年輕僧人走過大殿,從一側門出去。走過廊道,幾番東折西折之後,便來到了一個寧靜的小院。
“師傅,弟子已完成了日常事務。”年輕僧人恭敬地在院內站著。
“文秀,進來吧。”屋內傳出爽朗的聲音。
“是。”
文秀走進房門,“吱”的一聲將其推開。
屋內擺設十分簡單。一張茶幾,上麵擺著小爐,茶壺與茶杯。一張木床,一位慈眉善目的白須老僧在那打坐。
門口左右兩邊的牆壁上掛著兩幅字,左為“靜”,右為“禪”。這兩字雖然蒼勁有力,但卻給人一種心靜自然的感覺。
“文秀,燒水沏茶吧。”老僧伸手指了指桌上的茶壺。
“是,師傅。”文秀恭敬地領命,接著便很熟手地忙碌著。
水燒開以後,文秀把茶壺茶盞裏外燙了,放上茶葉,搖動茶壺,緩緩洗茶。
不一會兒,向茶杯裏注入茶湯。茶湯呈琥珀色,香味悠長,透著淡淡的青草苦味。
老僧拈起茶盞,一口喝下。
“文秀,你在寺裏待多久了?有十六年了吧?”老僧問道。
“回師傅,十六年零一個月了。”文秀答道。
“哦?這時間過得可真快啊,十六年一眨眼就過去了……”老僧似在回味,又似感慨。
文秀一旁站著,沉默不語。
“文秀啊,你知道這茶為何如此甘醇嗎?”老僧笑著問道。
“是跟這茶的品質與水的清冽,以及火候有關吧。”文秀答道。
“對,也不對。”老僧笑著搖搖頭。“茶本身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忘了這沸水啊。當茶在沸水中沉浮,不斷經受洗刷方才出味。才有這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