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的不良反應
(1)對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在銀行上班的陳女士得了神經根型頸椎病,感到頸肩部疼痛以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經常服用消炎止痛藥。幾個月後疼痛得到了明顯緩解,誰想卻出現了新問題,她近來發現上腹不適,時而引起惡心嘔吐,繼而黑便,經醫生診斷為胃出血。陳女士很納悶,自己從未患過胃病,怎麼會突然胃出血呢?原來是長期大劑量服用消炎止痛藥的結果。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絕大多數藥物均要通過胃腸係統進行傳遞、消化和吸收,所以胃腸道首當其衝地受到某些藥物的刺激及損害。據臨床資料表明,因用藥不慎而導致胃炎、胃腸道潰瘍和出血等疾病的,約占胃病總人數的1/3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臨床發現,各種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最常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為胃腸道反應。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麵原因:
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可以破壞胃黏膜上皮細胞的脂蛋白層。長期口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可引起氫離子滲至黏膜內,擴大黏膜損傷,促使胃黏膜被胃蛋白酶消化,造成糜爛和出血。同時,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在胃內酸性環境下,能直接破壞胃黏膜上的上皮細胞的脂蛋白層,以致胃黏膜屏障被破壞,導致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嚴重者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出血。
剛才我們提到,各種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主要通過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與分泌,來抑製局部的無菌性炎症反應,減輕各種炎症反應後引起的疼痛,從而能夠有效的緩解頸椎病人的頸肩臂痛以及其他的肌肉關節疼痛。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在消炎止痛的同時,也能抑製胃腸道黏膜內前列腺素正常的合成與分泌,而前列腺素對胃黏膜有有效的保護作用。這樣,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由於破壞了前列腺素對胃腸道黏膜的保護作用,破壞了胃腸保護和損害之間的正常平穩,從而導致胃腸損害。因此在服用消炎止痛藥物的同時,可能會造成胃黏膜的損傷。
(2)對腎髒的不良反應:有的人稍有頭痛不適就吃上幾片止痛藥,有的還隨意增加藥物的劑量或縮短服藥的間隔時間。這樣,雖然可以暫時地緩解疼痛,但長期大量服用也可能會造成腎髒的損害。
前麵提到,各種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主要通過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與分泌來抑製局部的炎症反應,減輕各種炎症反應後引起的疼痛,而起到鎮痛作用的。
而腎髒前列腺素有參與調解腎髒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的作用,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腎功能。因此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的長期大量使用,有可能通過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與分泌而引起腎髒的損害,出現腎乳頭壞死或間質腎炎,最終造成腎功能衰竭,醫學上稱之為止痛藥性腎病。
該病的發病機製還與這類藥物的毒性代謝有關。目前常用的止痛藥有解熱止痛藥和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由於這些藥物都是經過腎髒排泄,所以到達腎髒的濃度很高,可能造成腎髒細胞變性、壞死或在腎髒引起化學性炎症反應。如果濃度過高,藥物可能析出結晶,如同江河中的泥沙沉澱一樣,還可能引起腎小管的阻塞。
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還可抑製前列腺素的合成,可以造成腎髒血管收縮,以致腎髒組織發生缺血、壞死。上述作用如長期持續存在,最終可能發展為慢性腎功能衰弱、尿毒症。因此不可濫用止痛藥,最好應當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止痛藥。服用止痛藥時要多飲水,以增加尿量,提高藥物的溶解度,避免藥物析出結晶沉澱,淤堵腎小管而損害腎髒。如需長期服用止痛藥,應嚴格按照醫囑控製服用藥的劑量,並定期檢驗尿液和作腎功能檢查。若出現畏寒、發熱、腰痛及尿急、尿痛、尿頻等膀胱刺激症狀時,應及早去醫院診治,以防止止痛藥性腎病的發生。
由於製藥工業的進步與發展,目前出產的各種消炎止痛藥,大多積極地在增加止痛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特別是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如消化性潰瘍、潰瘍出血以及對腎髒的損害等方麵狠下功夫。例如,與傳統的解熱消炎止痛藥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藥物相比,現有的扶他林、泰諾林、凱扶蘭等藥物,胃腸道不良反應如消化性潰瘍、潰瘍出血以及對腎功能的損害的不良反應已大大下降,在醫生指導下可以安全服用。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人體內有兩種不同的前列腺素,分別是環氧化酶-1(COX-1)介導合成的前列腺以及環氧化酶-2(COX-2)介導合成的前列腺素。環氧化酶-2(COX-2)介導合成的前列腺素,參與炎症反應,同時也參與疼痛的作用;而環氧化酶-1(COX-1)介導合成的前列腺素具有保護胃腸道黏膜以及保護腎髒功能的生理作用。目前大部分的非甾體類止痛藥由於同時抑製了兩種前列腺素,從而在鎮痛的同時可以產生胃腸道以及腎髒的不良反應。
現在新近研究出來的一些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能夠有選擇地主要抑製環氧化酶-2介導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使其胃腸道以及腎髒的不良反應大大減弱。目前已有這樣的新型藥物在我國上市,成為臨床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的主要用藥之一。
(3)其他的不良反應:解熱消炎止痛藥其他少見的不良反應有:皮膚瘙癢、藥物性皮疹、蕁麻疹、輕微的頭痛、頭暈、耳鳴、嗜睡等,少數病人可以出現水腫、血壓升高、心悸,極少數病人可以出現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升高)的表現。
對於老年患者,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的時候,各種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更高,更容易出現消化道的不良反應、腎功能障礙、血壓升高和機體液體瀦留等情況,更應當提高警惕。
由於骨科病人所使用的大部分消炎止痛藥都有可能引起胃腸道損害以及腎髒損害的潛在不良反應,因此,在服藥過程中要注意最好不要合用同一類的藥物,以免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對於有不同商品名稱的藥物,患者選用時可以從它們的化學名稱上或者藥物成分的介紹上加以鑒別。
一般來講,對於腎功能不全患者、孕婦、哺乳婦女、有活動性胃十二指腸潰瘍、其他出血性疾病,或者對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過敏者,應當禁止使用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
78.頸椎病常用的止痛藥介紹
(1)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泰諾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解熱鎮痛藥,在中國屬於非處方藥(OTC),也就是說病人可以不經過醫生處方在藥店中購買,由此可見它是一種非常安全的藥物。常用於一般的傷風、頭痛,也可用於頸椎病人的頸肩臂痛及其他的肌肉關節疼痛等,止痛作用與一般的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藥相當。而不良反應非常少見,目前尚未發現有消化性潰瘍及消化道出血等潛在的不良反應,其他的胃腸道不良反應也比較小。它最突出的優點在於能有效止痛而很少出現不良反應,較少出現藥物的配伍禁忌,是美國風濕病學會推薦的慢性骨關節炎病人的首選用藥。據目前國際流行的觀點認為,在治療如頸椎病、慢性骨關節炎等疼痛疾病時,應首先采用非藥物處理措施,如對病人的健康教育、理療等,如果無效,則應選用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然後選用非處方的非甾體類抗炎藥,接下來是處方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由此達到一種治療的階梯化,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給病人帶來的不良影響。由於老年病人常常並發有其他疾病,或本身身體素質較年輕人有所下降,因此在用藥時應更加慎重。例如,某些老人有冠心病,平時會進行抗凝治療,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就可能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而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幾乎沒有配伍禁忌,可以和其他藥物合用,是一種常見的家庭藥物。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適用於各種關節痛、肌肉痛、頭痛、牙痛、手術後的疼痛、輕中度癌症疼痛,以及由於感冒引起的發熱、全身酸痛。目前,泰諾林(對乙酰氨基酚)有片劑、控釋片、兒童退熱溶液、便於使用的兒童退熱滴劑等多種劑型。泰諾林控釋片起效迅速,持續時間長達8~10小時,是一種非常有效、安全、方便的止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