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珍惜眼前人 ──(代序)(1 / 2)

本書內容較為蕪雜,既有“天不老,情難絕”的暗戀,也有“相看無限情”的熱戀以及由齟齬暗生到“蟬曳殘聲過別枝”的絕戀;既有隻圖一時快樂的畸情,也有飽受世俗排擠的辦公室戀情與撲朔混沌的三角迷情;既有揭露偽情、拷問偽情的悲情故事,也有此情不渝、惜緣如金的人間真愛;既有令人齒寒的家庭冷暴力,也有難言之隱驅使下的紅杏出牆和純肉欲支配下的遊戲愛情。

情海無涯,隻舀一勺,希望歌頌真善美的同時,撻伐假惡醜。無論悲劇抑或喜劇,隻要能打動讀者,則幸莫大焉。

愛情,作為人生盛宴中的一道珍饈,曆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筆者希望本書能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訴求,——不知愛為何物者讀之,可使蒙昧的心得到啟迪和蕩滌,因為書中不乏如何善待初戀、開啟愛之門的章節;暢遊愛河者讀之,可獲得更多如何感悟兩性關係的常識性真諦,畢竟,解讀愛情物語是本書的主旋律;已婚人士讀之,可從中觸摸到似曾相識的回憶,頓生曾經滄海之感,對於如何經營家庭婚姻也不無裨益。

真愛是一個沉重的命題,現實中,金庸先生所羨的“少年相知相愛相守到發白齒落”的愛情,成活率向來低得可憐,我們總能耳聞目睹不少愛到盡頭勞燕分飛的情殤,每一出情殤的揭幕和落幕,都能觸痛我們心靈最柔軟的部分。

人的感情雖然多元,但唯有愛情才最具魅力。情到深處,掏心置腹,無不熠熠地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喜獲真愛者,高姿態歌之、頌之、讚美之,痛失真愛者,則跳著腳咒之、罵之、踐踏之。

什麼是愛情?英年早逝的女作家三毛打過很好的比方:“愛情是彩色氣球,無論顏色如何豔麗,經不起針尖輕輕一刺。”現代愛情往往受製於外部條件(比如物質、生活品質及人際關係等),外部條件一旦發生改變,感情也橫生枝節,如遊絲般無所附麗,轉瞬之間,或互相視若仇讎,或彼此形同陌路。

如今,相愛法則日益簡單。不少情種不在乎是否對方具有淳樸、善良的本性或相當的智慧才情,兩人從互生情愫到傾心相戀,隻是暗合了異性相吸的原理;隻圖一時生理快感的快餐式愛情(比如一夜情),正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蔓延,變得不再可鄙;拜金男女越來越多,功利性愛情備受追捧……

凡此種種,說明不少自我標榜為時髦、前衛的現代人,正試圖顛覆從一而終的情感法則──率性而愛,率性而分。在他們看來,孟薑女千裏尋夫隻是個又無聊又無趣的傳說,不值一談;杜十娘的百寶箱再怎麼晃晃悠悠地沉入冰冷的河底,也無法在其心底攪動半絲感動的漣漪。嗚呼,人性墮落如此,夫複何言?

千百年來,多情的古詩人總不忘把靈感的筆觸瞄準“愛情”兩字,寫下千古傳頌的詩詞,比如“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等等。但在不少現代人看來,再婉約、再雋永的詩詞,也不過是文人騷客的夜半囈語,蒼白而無趣。曾幾何時,“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選擇一棵大樹,等於失去整片森林”“不在乎天長地久,隻在乎曾經擁有”之類的“妙句”,被不少人當作金言玉語供奉起來,廣泛引用於煌煌大作中或笑談中……

歸根到底,原本情比金堅的情侶或夫妻,動輒輕言分手或離婚的背後,彰顯出現代人責任感的匱乏及道德的缺失。

喜看緣生,一段情如錦緞鋪呈,我們隻想送上祝福;忍看緣絕,一段情如輕雲飄散,我們同樣悵然若失。人的一生,必須擁有知已與真愛,才稱得上是完美人生,愛是無價寶,情屬有緣人,重情者情寵之,惜緣者緣惜之,美麗人生,從珍惜緣分開始,從珍惜眼前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