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and Life
這本拙作,從學校2005年3月16日下文批準科研立項以來,已寫了六年多。不少同事都問過我:“你被評聘為教授多年了,還寫書有什麼用?”特別是退休後,人們更不理解。我內心也矛盾了一段時間:退休生活是人生最後階段的幸福生活,仍照退休前一樣讀書、教書、寫書,一點兒不享受生活,值嗎?我曾試圖去享受,參加了幾次同學、老鄉聚會,看大家打麻將、“鬥地主”、吹牛,津津有味,其樂無窮,很羨慕,但自己沒有福分消受——自己沒學過,一樣都不會。大家叫我多看看就會了,我看不了多久,要麼打瞌睡,要麼總想去走走,終究一樣也沒學。結果又回到了退休前的老路:讀書——我不再當成是智力投資,而是消閑、享受、輸入;教書——不再是職業、營生手段,而是向世人,特別是青年學生表示自己還有點兒價值,你看,如哪一節課不上,學生們是多麼地期盼和渴望啊;寫書——不再是科研任務,而是奉獻,是給予,是輸出,多麼幸福啊!大半輩子走過的路,輕車熟道,舒心自如,其樂融融,這也是一種活法吧!何況這本書,總使我感到糾結,不知為什麼文學總與我結下了不解之緣。上小學時,語文學了黃繼光、邱少雲,自己就想長大要當兵,做個像他們那樣的英雄;讀初中時,語文老師王思將先生(現退休在家頤養天年,祝老師長壽安康!)常把我的作文在年級講評時作為較好的來念,就助長了我的虛榮心,甚至狂妄地想長大以後當作家;讀高中是在1959年至1962年,正遇自然災害,經常饑腸轆轆,也是文學使自己飽餐了精神食糧——餓得不想動,就坐著拚命地讀文學作品,特別是中外名著;大學上的西南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係,教書也教《英語文學》《英美文化》,幾乎一生都與文學有緣。雖無特別文學理論建樹,確有不少真情實感。文學對我人生的啟迪、指引和潛移默化,使我總想通過對8部世界文學名著的賞析,展示8位偉大作家和66個主要人物的人生經驗教訓,讓廣大青年、學生、文學愛好者、英語愛好者和外國人中的漢語愛好者,在後記觀賞世上千姿百態、絢麗多彩的美妙人生大舞台中,有所感悟和體會,從而完美各自的人生。
本書的編寫,除依據賞析的8部名著中文或英文原著外,還參考了不少名家的有關著作和論文,除主要的已列外,不便全部列出,在此一並致謝。我的學生朱學軍及其導師榮洪德幫我在電腦上輸入了第一、二章的修改稿,楊芙蓉輸入了其餘全部書稿,特別是四川大學德高望重的知名學者徐宗英教授在百忙中為本書寫“序”,四川辭書出版社編輯白雅、李薇薇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勞動,在此特表衷心感謝。
舒啟全2011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