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始(1 / 3)

序詞

蒼茫劍,寒光仗。神之軒轅,血之蒼狼。青釭斷月華,倚天接空浪。萬化劍舞淡紅光,無所畏狂。

逍遙月,燕靈雪。獨孤英雄,淡痕瀟湘。洪荒乾坤清,風雷殘月降。雪舞冰炎隱血毒,神劍出光。

傳聞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女媧補天造人之後,前世古人留下諸多神兵貴器,修書密卷,天下人欲得,江湖血腥風雨,禍亂無數,波及四處。又時至天下之天災而來,原本肥沃中原之地,卻是年年災禍,人煙稀少,盜賊峰起,妖魔入侵,民不聊生,狂風暴雨,災禍連年。多年之後,天下百姓早已死的死,逃的逃,凡栽禍者,無人可活。

神仙之道,不知何時流傳開來,少數聰穎者,於天下靈氣聚集之地——靈山,齊心協力尋得一本修真秘籍,但眾人試過之後,卻隻一人能習。為解救蒼生,治愈天下,此人藏匿於深山之中,廢寢忘食,勤學苦練,終於得道,能呼風喚雨,降妖除魔,散符祛邪。此人便遊走於天地之間,解人災難,廣收弟子,見靈山靈氣繚繞,便就靈山山頂自立門派,號“道清派”,自稱道清始祖。

道清始祖為人和善,通明大義,然關門弟子卻隻五人。待大道修成,後隱居山林,仙逝,留一書,名《通心決》,傳給弟子,話明此書乃通天之書,能習者必當成大道。此五人悉心聽誨。不少人以為其已羽化飛升,便有更多人欲上山,求得進門派修真。

道清始祖之葬禮頗為隆重。然不過多時,沒了道清始祖,道清派內眾多弟子卻是明爭暗鬥,不久四分五裂,各自立門戶。隻少數人仍在道清勤修苦練。《通心決》在原道清派掌門的手中,珍重保管,為鎮派之寶。天下得以千百年太平,漸漸富有生氣,荒蠻之地也鮮有人跡,更多者則是上山求得修真。

不多時,哪想得魔界後生,欲攻人界。數月,便使人間又處水深火熱之中。天下修道門派之中,有大能者,使得天下大派結成聯盟,共抵魔界妖魔竄亂。不數日,各派真人散仙遂彙聚靈山山頂,共議聯盟。此聯盟共有八大派,皆原本道清分裂出去之門派,分為:道清、雪舞、風雷、殘月、燕靈、冰炎、空竹、血毒。各門派各有千秋,由於各首座清高顥遠,求得便,就首座名均為門派名,掌門也是各真人親自挑選。是以道清為首派,共斬妖除魔,不在話下。

這個故事,便是從聯盟初成開始的。

聯盟初成,各派均移向靈山,各在好山好水,靈雲環繞之地重修房屋。不多時,原本荒蕪人煙的靈山,此刻卻生氣勃勃,熱鬧非凡。

靈山南北連綿三千裏,氣宇軒昂,浩然正翎,乃中原第一大山,也是中原第一高山,其高度若普通人爬行,少說也得數十月。仰視其山,如同海市蜃樓一般,懸在浮雲之上,壯勢甚偉,更引無數人崇拜。更有甚者在山腳設廟,供奉香火,頂禮膜拜,以為修士便是天上神仙,為保佑他們的。其香火還盛旺非凡。但山上修真者若見隻淡然一笑,不以為然。

看此靈山,妖魔當然不自投羅網,不自量力去攻,反而挑些人少的村落偷襲,吸人精魄,食人皮肉。因此更多人向靈山靠攏,以避妖邪。居住地一遷再遷,都遷到山腳的幾座大城裏,人越聚越多,便愈顯擁擠了起來。

真人們見此況,便下令部分高深修士,出山護民,擊殺妖魔,抵禦入侵。前前後後有二十多人禦劍而出,散布在世界各地,一為打聽消息,二為保護民眾。其中以五人武功最為高強,稱為五清,凡五清在處,無一妖魔敢於竄亂,盡數聞風喪膽,倉皇而逃。僅數月,致使妖魔傷人事件幾乎再沒發生。不僅五清名氣大震天下,更使人們愈加崇拜修士。

妖魔們是恨得咬牙切齒,卻也不敢造勢。看道士均分門別派,沒想到這些妖魔鬼怪們也學習修道者的這種係統。其實也是一種巧合,妖魔裏也各群不合。見此,居然也分了類別,至於什麼類別,多少個,這就是不為人知的事了。甚至修士中有人聽說魔界人才輩出,蠢蠢欲動,就要有一次毀天滅地的戰爭,把人界毀滅得幹幹淨淨。

至於這消息是真是假,同樣也不為人知。

不過,早已有高人感到,一股邪寐之氣,不知何時何處,早已幽然而生……而且這股黑氣,比以往而來的都要更濃重,都要更黑暗……

楊嶺,靈山之最南端,其山峰不像中部那麼高聳,反而顯得有點兒低矮,但多多少少附了點靈氣,所以在這裏的人依舊較多,一到晚飯時刻,炊煙嫋嫋,至少不會太過於冷冷清清。時有低雁飛過,高猿長嘯,倒還算個清修之地。不損靈山之名。

楊嶺之上,又有一楊嶺崗,山上人基本聚集至此。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這裏的房屋破破敗敗,簡陋至極,山路泥濘,枯樹葉落滿地,一吹風夾雜著多年落下的灰塵,多少有點令人嗆鼻,早已看不出了有靈氣的樣子,因此崗上的人也是越來越少,大多數都遷往中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