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夠了!創意(3)(1 / 2)

RichGold說,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隻要看一看自家的廚房就知道了。在每一個普通廚房裏,我們都可以輕鬆地計算出上千個Fractal[13]。這個詞是從分形幾何學裏來的,也就是說每個器物、每樣工具甚至每樣食品都是複合體。

比如我們看一個微波爐,這個微波爐要有一個門,還要有按紐、電線,它是由很多物件構成的。就連一包零食或一盒餅幹,我們都要先打開盒子或袋子才能拿到它,有的說不定裏麵還會有一個獨立包裝。這樣算起來我們每個人家裏的東西真是非常多。

更可怕的是,每一件物品在滿足我們欲望的同時還會誘發我們對更多事物的需求。比如喝湯需要湯匙,看電視需要遙控器。於是物品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賴、共同演化。當你擁有了一件東西,往往就需要另一件來使它的功能更完善。這些廚房用品甚至像迪斯尼電影裏頭所呈現的那樣,在我們背後就開始對話、聊天、跳舞。

但是有時候想一想,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東西嗎?這些東西都是怎麼來的呢?這就有點像自然界,自然界的演化也是從簡單到多樣,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繁雜,這樣的狀態就被作者命名為Plenitude。

生活在這樣一個繁華時代會怎樣呢?作者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在演講廳裏聽報告的時候,你會注意到在場每一位聽眾穿的衣服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材質。想想看,要做這麼多種不同的衣服,需要多少布料設計師、服裝設計師,以及工廠、裁縫、物流商、服裝店、廣告商?要有成百上千人共同參與才能製造出這麼多衣服。更令人吃驚的是,如果每個人第二天重新回到這個演講廳來聽演講,你會發現大家的衣服又全變了!

生活在這樣一個被大量物體包圍的世界是不是一件好事?那就不一定了。物質世界的繽紛繁複令人無法喘息,它淹沒了美,也淹沒了個性。即使有人能以奇跡般的自由意誌做出一件別具一格的衣服,也很快會被別人複製生產出來。

但物質其實不隻是工具,它是有象征意義的。比如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還可以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我們常常會賦予物質不同的意義,這往往可以通過一種命名來實現。如果我們把香煙重新命名為尼古丁輸送器,你對它的感覺還會跟從前一樣嗎?物質的世界同樣也是一個意義豐富的世界,而這種豐富恰恰淹沒了個別事物的意義。

你可能在買每一件衣服的時候都會想象,穿上這件衣服我就能變成具有某種格調的人;買一支筆,你也會想象自己用上這支筆會像廣告裏那個老板一樣,有著英明決斷的領袖風範;甚至買一個沙發,你也會覺得自己的家變得像廣告裏一樣特別Modern和有品位。但是,這麼多繁雜的意義混亂地堆在家裏,它們會不會互相重複、彼此衝突呢?這就帶來了物質過剩的問題。

RichGold身為一個設計師,常常會陷於這樣的矛盾中。設計師的工作是每天都要想辦法設計出更多的東西。可是像家具這種本來可以一輩子使用甚至世代相傳的物件,如今也像衣服一樣可以按照季節更換了。所以RichGold說,他很想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就是每個設計師都要規定自己一輩子隻做五樣東西,而且保證每件東西都浸透了自己一生的心血。這樣我們的生活中也許就會少很多垃圾。這是不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建議呢?

(主講梁文道)

冷靜的暗房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種悼念

李昱宏,台灣學者,英國布裏斯托大學藝術碩士,主修電影製作;後在悉尼科技大學攻讀創作藝術博士,研究攝影美學中的決定性瞬間。發表過大量旅行文學與攝影作品,如《歐遊的鱗爪》《冰島日記》《眼睛的秘境》《動物狂想曲》等,多次獲得國際攝影獎。

前不久和一個台灣朋友聊天,說起現在一些80後的台灣年輕作家。有一回,她帶了幾個年輕女孩去一位文壇老前輩家做客,一進門就看到桌上放了個指甲剪。女孩們都光腳穿著涼鞋,忽然興奮起來:“這個指甲剪好特別,我想借來剪一下腳趾甲行不行?”老前輩呆住了:“你就在我客廳剪腳趾甲?”“是啊。”女孩還真的剪起來,邊剪邊誇“好用”。旁邊的女孩說:“真的嗎?那我也要剪剪看!”結果五個女孩第一次去老前輩家做客,就在他家客廳裏先剪了一輪趾甲,而且整個過程都拍照記錄下來了。

這裏想說的重點其實不是剪趾甲,而是拍照。我發現80後和90後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喜歡拍照,無論什麼場合什麼時間,都拚命想要記錄下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當然,如今拍照片也太容易了,甚至不需要專門的照相機,手機就夠了。而且又有那麼多發布照片的渠道,有博客或MSN,還可以通過彩信廣為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