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簾秀
古之名伶不可考矣。元曲今存者猶有百餘種,而排演此百餘種雜劇之人,名字與草木同蕪,豈非可歎。其一二可考者,如《輟耕錄》卷二十載珠簾秀是也。文曰,歌兒珠簾秀,姓朱氏,姿容姝麗,雜劇當今獨步。胡紫山宣慰極鍾愛之。嚐擬〔沉醉東風〕小曲以贈雲:“錦織江邊翠竹,絨穿海上明珠。月淡時,風清處,都隔斷落紅塵土。一片閑情任卷舒,掛盡朝雲暮雨。”馮海粟先生亦有〔鷓鴣天〕雲:“十二闌幹映遠眸,醉香空斷楚天秋。蝦須影薄微微見,龜背紋輕細細浮。香霧斂,翠雲收,海霞為帶月為鉤。夜來卷盡西山雨,不著人間半點愁。”皆詠珠簾以寓意也。由是聲譽益彰。(參閱夏雪蓑《青樓集》)
勾闌
元時演劇民間殆皆在勾闌。《輟耕錄》卷二十四載,至元壬寅夏,鬆江府前勾欄鄰居顧百一者,一夕夢攝入城隍廟中,同被攝者約四十餘人,一皆責狀畫字。時有沈氏子,以搏銀為業,亦夢與顧同。鬱鬱不樂,家人無以紆之,勸入勾欄觀排戲。獨顧以宵夢匪貞,不敢出門雲雲。《水滸傳》白秀英唱《雙漸趕蘇卿》(或雲即《鮑老催》,待考)。白亦是妓。
假髯
《輟耕錄》卷二十三《盜有道》條述一盜夜入浙省丞相府,腳履尺餘木級,麵帶優人假髯。則元時雜劇打扮已不遜今日。
優語補錄:之一
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下:“淮南,巨鎮之最,人物富庶,凡所製作率精巧,樂部俳優尤有機捷者。雖魏公德重縉紳,觀其諧謔,亦頗為之開頤。嚐行宴之暇與國夫人盧氏偶坐於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訝而訊之,曰:‘此中有樂人孫子多,出言吐氣甚令人笑。’夫人承命軸簾召之。孫子既至,撫掌大笑而言曰:‘大人兩個更不著別人?’風貌閑雅,舉止可笑。參拜辟,獻辭敏悟。夫人稱善,因厚賜之。”
按,此條可補王(編者注:即王國維。)先生《優語錄》。(魏公恐是崔鉉)
之二
同上卷上:“李趙公紳再鎮廣陵(紳字公垂,武宗朝相,封趙國公,其再節度淮南在武宗四年),寧參(《紺珠集》作鄭參)猶幕江淮。參,永貞二年相公權德輿門生,洎武宗朝逾四十載。趙國雖事威嚴,而亦以參宿老敬之。參列筵以迎府公,公不拒焉。既而出家樂侑之,伶人趙萬金前獻口號以譏之曰(《紺珠集》作‘舞者年老伶人孫子多獻口號曰’):‘相公經文複經武,常侍好今兼好古(‘經武’‘經’字元作‘繼’,‘兼’元作‘又’,今從《紺珠集》)。昔日曾聞阿舞婆(《紺珠集》作‘昔人曾聞阿武婆’),如今親見阿婆舞’。趙公囅然久之。”
大雲之樂
納蘭容若《淥水亭雜識》雲,梁時大雲之樂作一老翁演述西域神仙變化之事。優伶實始於此。
《錢塘夢》
《錄鬼簿》著錄白仁甫之作多至十五種,其中有一種名《錢塘夢》。瞿安(編者注,即吳梅)謂係小說體,非戲曲。今附見李卓吾批本《西廂記》後,此可見小說與戲曲之關係。與《清平山堂》可相提並論。
〔古輪台〕
曲牌有〔古輪台〕,按,輪台,唐縣名,屬隴右道,今吐魯番地。此疑非西域曲調,蓋從《從軍行》、古征戍別離樂府蛻變以成耳。唐岑參有《輪台歌》。
戲曲出於宗教方能莊嚴偉大
希臘悲劇出於神廟雜歌。餘謂楚辭《九歌》亦酬神之曲,而龍駕帝服、要眇宜修、陳竽瑟以浩倡或更美於希臘之羊歌也。惜楚為秦滅,其宗教藝術不能盡量發展。而司馬長卿輩為漢武造郊祀樂何其庸陋歟,以視希臘蘇福克裏斯輩乃大有愧色。不然吾中國之戲曲何必遲宋金元哉!此大可惋惜也。戲曲出於宗教方能莊嚴偉大,如出於宮廷之優伶、勾欄之雜藝,則終不免為娛樂之品。此所以吾國戲曲論聲音詞藻可以媲美西洋,而思想結構則大不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