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護花塵 6(1 / 2)

6.

前往法國的中國留學生,多集中在裏昂和巴黎。孫哲平和張佳樂初在裏昂,小葉修則要神秘得多,去向不明。

學校的課程安排十分緊湊,從早晨天亮起,就要開始洗漱去上語言課。兩人被分在了不同宿舍,每天在宿舍大門彙合,再一同去教室。起初,大家倒也都按部就班上課,新鮮勁兒十足,學起來都賣力。等時間漸過一兩月,大家的問題便都出來了。

倒也不複雜,無非是錢上的困窘。

此來法國的學生,尤其是到裏昂的這一批,多半人的家庭在當地還能保有個吃喝不憂,可要負擔一個孩子出過留學便無能為力了。所以,他們拿的是官方支助。然而這官方總有理由拖延支助,甚至中斷支助。漸漸的,便有學生交不上學校的費用了,接二連三被退學。

同來法國探索救國之路,互相幫助是理所因當。孫哲平和張佳樂受的是馮教授支助,雖然除開學校的必要費用,也所剩無幾,但他們都拿了出來幫助同學。

可縱使如此,也無法為同學支撐多久,後來反倒是弄得自己捉襟見肘愁得很,便要思謀勤工儉學。

當時,裏昂的學生大都支持這一想法,並有不少同學擠出時間去實踐。

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於自己工作的咖啡館裏見識了一場精彩異常的辯論。主題正是該不該“勤工”,辯論的都是這次來法國的人中頗有名望的角色。

認為該者,道勤工既可以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也是一種實踐上的學習,且不需要依靠那沒有準話的官方,免使自己陷於徹底的被動。

認為不該者,說留學生在法能找到的工作都是最下等最基礎的工作,不僅對“實踐學習”毫無助益,反而大量占用應有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本末倒置。理應監督官方負起責任來,履行許下的諾言。

兩方的觀點各有道理,辯論熱火朝天幾近吵起來,圍觀者大多也被帶的心潮澎湃。抱著咖啡廳的托盤守在樓梯邊上的孫哲平和張佳樂倒是異常冷靜,兩人偶爾對視,卻也罕見地沒有交換意見。

“哎,你倆沒看法?”一個頗為熟悉的聲音自他們身後響起。

孫哲平扭頭去看,從樓梯上下來的,赫然是小葉修。

張佳樂見了他,頓時有些驚喜:“好久不見啊!你什麼時候來的?我們怎沒看到你?”

葉修靠在樓梯扶手上,也不再往下走,淡淡地回:“和陳部長來的,那時候估計還沒換到你們的班。”

聞言,孫哲平和張佳樂吃驚地對視一眼,然後由孫哲平開口問:“教育部的陳部長?”

葉修點點頭。張佳樂嘖嘖一歎,道:“倒是忘了,你也算來自官方了。”

葉修揚揚唇,不在意張佳樂話中的諷意,目光望著廳中的辯論,有幾分聚精會神的意思。

末了,看看眼前二位,問:“你們真的沒什麼看法?”

“嗯……”孫哲平凝眸,“看法倒是有一些,不過你大概是不會讚同的。”

說著,他轉頭看了看張佳樂。視線對上,張佳樂眼角便溢出笑,即便方才沒有什麼交流,這一眼下來便也能確認,對方與自己所持觀點相同。

張佳樂道:“是啊,我們的看法,可對你們官方並不客氣。”

葉修收回目光,看著他:“說說?”

張佳樂:“你就那麼想聽醜話?”

葉修眨眨眼睛:“我一個小孩兒,向你們多吸取些思想精髓,不好嗎?”

這人一句話一個態度,小小年紀,還真是讓人搞不太清楚他的腦子裏在想什麼,占著什麼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