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太行山聳立在神州大地,俯瞰著整個神州。山頂長年被雲霧籠罩,讓人看不清頂端到底是何模樣,世人隻能從那雲端處若隱若現的白雪猜測,山頂乃是一片冰雪世界。
在太行山下,有一個小鎮,小鎮名叫濟世鎮。小鎮不大,隻居住著十餘萬人。但小鎮卻很是繁華,車來車往,絡繹不絕。在小鎮中心處,有一間很大的祠堂,正門上方有匾,上書濟世堂三個燙金大字。
一看這名字,就知道這裏是醫傷救人的地方。但是讓人好奇的是,這裏竟然也是人來人往,一派熱鬧景象。堂內張燈結彩,大紅帆扯滿了堂,似乎有什麼喜事一樣。
“大哥,我們這麼做是不是太過分了?老爺子要是知道了,我們可就全完了。”在內堂一間房間內,兩個人正在小聲的說著話。
“怕什麼,這件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她知,再沒第四個人知道。你還怕我把你供出去啊?我可也參加了,咱倆現在是一條船上的螞蚱,誰也跑不了?我可告訴你,現在後悔可晚了!”另一個人同樣小聲的說著,隻是話裏語氣很是強硬。
“唉,那好吧!早知道我就不答應你了,現在我這心跳的撲通撲通的!”先一個人小聲嘀咕道。
“放心,等這事完了,答應你的我再給你加兩成,這樣總行了吧!這件事我已經都計劃好了,不會出什麼問題的。隻要我們按計劃來,他這次一定跑不了!”後一個人小聲說完,就開門出去了,而第二個人在屋裏猶豫了一會兒,似乎下定決心的一咬牙,也跟著走出了房間。
在濟世堂後麵的院子裏,已經擺滿了酒席,院子裏人聲鼎沸,竟是已經坐滿了人。在正中一張大紅桌子旁,坐著一個紅光滿麵,滿頭白發的老人。老人雖是坐著,但是腰板挺直,充滿了一種上位者才有的威嚴。
老人名叫杜司南,是當朝的太子師,大唐國有名的太醫。在老人行醫生涯中,從未有一人死於老人之手,其中固然有一些頑症是老人不可醫治,但老人卻也總能做到延壽些許,加之有太子師之稱,使得老人在大唐國中頗有威名。現老人年邁,已經辭官回家頤養天年。卻老人慈悲心腸,有濟世救人之心,故此雖然辭官歸鄉,卻也在小鎮上開辦了間醫堂。
濟世堂三字乃是當今聖上親筆書寫,官員無論大小,接近三百米內,武官下馬,文官下轎,皆須步行而入,可見其威名。說起來杜家現在家大業大與此也是分不開的。
今天是老人八十七歲大壽,兒孫為其操辦壽誕。雖是已辭官歸鄉,但是又有哪個官員敢得罪這樣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故知道信兒的大小官員,無一不準備大禮趕來慶賀,至於哪個誠心哪個假意,自是不知。
老人滿臉笑容的在院子裏望了一圈,突然皺了皺眉,而後轉頭向身的人問道:“怎麼沒有看到杜天?他跑哪去了?”
這個被老人問到的杜天其實不是老人的親人,可以說跟老人是一點關係都沒有。杜天是老人歸鄉後一次上山采藥意外撿到的,老人看杜天雖是寒冬裏,隻是嬰兒的杜天卻一點也不怕,看到老人竟然還跟老人笑了起來。老人當即感到跟杜天大是有緣,於是將杜天帶回了家裏,收為了自己的孫子。
要說也是杜天命好,老人當時已經是八十一歲的高齡了,按理說根本不可能再去上山親自采藥的。恰逢老人的手下在山裏發現了一支千年老山參,其他人根本不敢動這支山參,老人也不放心手下人去采這種天材地寶,於是決定自己親自動手,這才有了在山上撿到杜天的一幕。杜天是老人給起的名字,老人姓杜,杜天的姓自然隨了老人,而天字則取天地齊福之意。
杜天自幼就聰明異常,加之懂事聽話,老人自是喜愛非常,將自己一身的本事傾囊相授。杜天也當真了得,竟然學習起來異常快速。三歲識字,四歲背醫書,八歲習醫理,到如今年方十六,一身醫術已經不下老人,加之鬼靈精,更是研究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偏方,連老人都要嘖嘖稱奇不已。如此,杜天更是得杜司南寵愛,在杜家地位也是非同一般,甚至已經有下人在傳,老爺子要把杜家交到杜天的手中,概因老爺子雖然一身本事通天,但是子女卻無一人能得其衣缽,讓老人失望至極。
如此時間一長,才有了杜家嫡係對杜天的排斥。之前在屋子裏對話的二人,就是杜司南的兩個孫子,也是孫兒一輩中年紀最大的兩人。要說起來兩人也不會對杜天產生多大的怨恨,概因老爺子對杜天實在溺愛非常,看到杜天長成大人,竟然張羅著要給杜天說一門親事,而且竟然真的給杜天找了一個才色俱佳之人。本來這也沒二人什麼事,但卻不知這女子雖然貌似品貌端莊,賢良淑德,卻骨子裏水性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