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親情鄉戀篇(1)(1 / 2)

家鄉的老坑

二○一一年十二月

兒時,家鄉村邊的大坑,是我最愛去的地方,也是村裏最美的景觀,可惜現在再也看不到了。

一塘池水半池花,風吹蓮動跳青蛙。柳枝垂飲坑中水,群蟬放歌唱農家。

心飲

二○一○年八月

摯友常聚少,暢敘月不高。舉杯西湖盡,心飲東海小。

聽琴

一九九六年七月

兒時的小村,亦有數位藝人,每晚街頭一坐,吹彈起來,其音其聲,美妙無窮。全村圍坐在一起,如神仙般的享受,一天的勞累頓消無蹤。而今隻能在夢中享受了。

入夜誰彈琴,悠然悅耳聲。人去琴音在,留在夢中聽。

大窪

二○一○年八月

家鄉的大窪濕地,蘆葦一望無際,百鳥群居,魚鮮蟹肥,到此一遊,百憂皆消,爽心怡情。

綠浪如煙遙連天,魚跳鴨驚雁碰船。野菊吐香荊輕舞,蛙唱蟬合蟈伴弦。

童年雪

二○○一年一月

在我童年的記憶裏,每逢冬天,大雪、暴雪時常光顧,晚上入睡,晨起大雪封門,那是經常的。記得一年暴雪封門,晨起無法開門,大人隻好燒開了熱水,澆到門縫,將雪融化後,門才能推開。隻見院內積雪如山,看不見小偏房的蹤影。而近幾十年,由於環境惡化,氣候變暖,如此大雪,已久違少見了。

夜臨飛絮悄悄來,晨起積雪漫窗台。熱水澆開門一扇,滿目銀裝少偏宅。

心詩二首

二○一一年十二月

讀薑夢麟先生的詩集《田園的眷戀》,如三日未飲,偶遇甘泉,清心爽口。詩人那種純樸真實的描述和爽直巧妙的形容,瞬間即把人牽魂入境到幾十年前的童年往事中去。曆曆在目的童年舊事,物景人情,揮之不盡。看了這種易懂而不俗、言簡而意深的詩句,如身臨其境,親切動人。崇敬之餘,吟此兩首。

一古井老坑舊村莊,文載三車隱土房。筆灑春雨枯生綠,詩吟秋色故園香。

二胸納故土情茫茫,韻溢心底著農桑。牽魂何須李杜辛?薑公田園蕩宋唐。

荊條頌

二○一一年

家鄉黃驊,是個土地鹽堿、瘠薄,東臨渤海,地勢低窪,黃海高程①僅三米,地上水質苦鹹,植物生長困難,特別是種樹綠化更是難上加難。正因為如此,家鄉的綠化曆史上極差,而唯有荊條這一樹種,獨居黃驊這一堿地上,頑強的與這片堿地相伴。在我童年的記憶裏,所見樹木,除少量的杜梨樹和坑邊溝旁的柳樹外,其餘多為荊條樹。此樹雖不能成棟梁,但他的頑強抗爭的屬性成為當時鹽堿地綠化的當家品種,現在隨著綠化樹種的不斷增多,荊條樹已被砍伐的幾乎絕跡了,但小荊條墩還是隨處可見。荊條樹應該是黃驊曆史上當之無愧的天然綠化之神,也應當成為未來這片土地上綠化美化的主要品種。

細枝碎葉似鬆條,眷戀鹹土穿綠袍。

雖難長成棟梁樹,敢與大海爭春潮。

注:①黃海高程:是測量陸地高低的尺度標準。是指黃海水平麵和陸地相比的高低之差。

黃蓿菜

二○一一年十一月

渤海灣上一神品,唯戀鹽堿頑生存。無需桑農耕耙種,水邊溝旁長煙雲。古時災年能救人,今日餐桌宴佳賓。三十六種營養素,家鄉黃菜勝山珍。

注:昔日胡耀邦同誌來黃驊視察,看到黃驊的黃菜茂盛生長,隨令有關部門進行研究,結果此菜中含有三十六種於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

盼年

二○○一年一月

童年,從入冬開始,即盼春節到來,為了提燈放炮穿新衣。而常感春節一日太短暫,恨不得日日過年。最喜歡正月十五元宵節,四處鞭炮,彩花三天之久,十分快樂。童年的夢回味無窮……

飛雪初到童盼春,紅燈炮竹夢牽魂。常恨除夕一夜短,更喜燈節升彩雲。

童牧

二○一一年四月

在我童年的記憶裏,每到夏秋小學放假,為了掙工分,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便去生產隊裏和大人一起去放羊。家鄉的大窪,一望無際的野草、藍天、白雲、大地,任你玩耍歌唱,令人神怡忘憂。至今想來,回味無窮。

牧羊大窪裏,極目綠無疆。放聲童歌唱,稚音灑草場。

古荊條樹

二○一一年十二月

六十年代初期,家鄉黃驊土地鹽堿荒蕪,除個別坑塘邊有數根柳樹和杜梨樹外,人們見的最多的是荊條樹。它們長勢奇形怪狀,幽深境遠,如同現在養的盆景假山,極有觀賞價值。三百年以上的古荊條樹隨處可見,據說在全國範圍內僅有渤海灘地黃驊有此樹種。可惜現在大樹絕跡,應是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