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6章 對歐政策之幹打雷不下雨(3 / 3)

荷蘭政府耗費巨資研製對抗中華帝國軍事入侵的防禦武器,導致原本就被中華帝國傾銷行動搞得負債累累的荷蘭財政雪上加霜,債台高築使其財政赤字翻了兩倍以上。

荷蘭先耗費巨資同中華帝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第一次英荷戰爭的損失還沒有補上又遭到中華帝國的商品傾銷國家經濟損失慘重,然後又為了防止中華帝國可能的軍事入侵而構築海陸要塞防禦體係,這些錢花出去後,使得荷蘭的財力已經見底,強大海軍每年的維護費用更是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國家收入,弱比較起來不比俄羅斯帝國好到哪裏去。

中荷兩國的火藥味已經彌漫了整個歐洲,所有人都以為中華帝國會和荷蘭很快開戰,而且將是一場慘烈的大戰。但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中華帝國和荷蘭之間雖然緊張,卻遲遲保持克製,始終沒有打起來。

中荷兩國緊張了好幾年始終不開戰,這可急壞了兩個國家,一個是英國,另一個是法國。

英國著急,因為英國亦耗費巨資在軍事上,大興海軍戰艦建設,準備在中荷戰爭中分一杯羹。如果中荷不開戰,那麼英國這筆錢可就打了水漂了。不但如此,巨額經費打造的海軍每年維護的費用根本不是查理這個封建政府能夠支撐的。拖得越久,英國的元氣損失越大。

法國人著急,除了法國也有一支規模強大的海軍需要養著之外,法國和荷蘭挨著。荷蘭打造強大的海陸要塞防禦體係的借口是對付中華帝國,可是如果兩國不打的話,那麼這個要塞防禦體係便隻有針對法國了。荷蘭強大的海軍已經令法國忌憚,如今荷蘭陸上再打造成烏龜殼的話,對於法國陸軍是一個挑戰,對於法國安全更是威脅。

比起中華帝國的威脅來說,荷蘭的威脅此刻已經成法國軍方的飯後話題了。

中華帝國遲遲不對荷蘭動武,理由是中英聯合艦隊內部矛盾嚴重,英國海軍不肯交給中華帝國海軍指揮。

對此,忍受了一年的英國政府最終同意將英國皇家海軍在戰時交由中華帝國海軍指揮。然而,中華帝國方麵卻又變卦了,稱西亞戰事吃緊,中華帝國在西奈半島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戰兵力不夠,加上印度次大陸的波斯和阿富汗挑釁,戰火再起,需要征兵。於是將駐紮在懷特島的兩個整編步兵師全部調往西亞。而俄羅斯帝國一直抗議中華帝國海軍不去攻擊君士坦丁堡,不去打擊土耳其海軍,而偏偏呆在北海吃閑飯。對此,中華帝國迅速將大西洋艦隊調往地中海,參與愛琴海交戰。

中華帝國皇家海、陸軍調走後,英國方麵頓時傻眼,這樣看來,等到對土耳其帝國的戰事結束時,英國的財政已經崩潰了。

英國人拖不起,於是查理一世照會中華帝國駐英國大使,聞詢中英軍事同盟的關係。中華帝國方麵表示雙方的同盟關係十分緊密。

當查理一世問如果英國對荷開戰,中華帝國會不會袖手旁觀時,中華帝國方麵積極表示一定不會袖手旁觀,讓查理一世放心。

查理一世得到了中華帝國的鼓勵後,決定對荷蘭開戰。

於是,1653年五月五日,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在北海襲擊了荷蘭捕魚船,並同附近巡邏護航的荷蘭戰艦交火,當場擊沉兩艘荷蘭巡航艦。荷蘭照會中華帝國駐荷蘭大使,問詢中華帝國方麵會不會幫助無恥的英國人,結果中方大使暗示荷蘭方麵中華帝國正忙於西亞戰爭,暫時不會管英國人的閑事。

中方的回答無疑讓荷蘭人明白了中華帝國選擇中立,於是第二天下午,荷蘭照會英國領事,對英國宣戰。

第二次英荷戰爭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