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緩解西部城鄉就業矛盾的基本問題研究(7)(1 / 2)

(3)進行人力資源投資的製度創新。提高人力資源投資強度,改革人力資源投資結構,加快西部民族地區人力資本的形成。如內蒙古自治區,新的人才政策規定,今後每年自治區將選擇一批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學術帶頭人、中青年科技人才,由政府重點資助培養,自治區科委、計委和教育主管部門每年拿出專款,用於重點學科和實驗室建設,在具備條件的大型企業設立博士後工作實驗站等。再如新疆烏魯木齊市財政每年拿出100多萬元專項資金以吸引和鼓勵新疆內外優秀人才來烏市工作;對引進的碩士以上的優秀人才,由政府無償提供周轉房一套,另外每個月給有博士學位的人員補貼1500元(人民幣),有碩士學位的人員補貼1000元。在實施改革的基礎上,加大投入,超前發展民族教育。

(4)改革人才配置製度。我國西部民族地區人才配置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人才大多集中於黨政機關等非市場部門。因此,要改革人才配置製度,從製度上鼓勵有才幹的人進入市場部門,去創造社會福利。

(5)加快西部民族地區勞動力市場建設,盡快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的勞動力市場,促進勞動者的自由流動。

(6)加強和改善西部民族地區衛生保健服務,優先建立社會安全保障網絡;加快通信設施建設,擴大各族人民交流知識與信息的能力。

三、西部地區促進就業的物質基礎

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經過新中國建立以後的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總的情況還不太理想,與東部地區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成為推進西部就業的障礙。根據《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經濟年鑒》曆年提供的數據計算,1978年,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差額為1552.75元,差距時間為13.5年。1979—1995年間東部地區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12.8%,西部地區的平均經濟增長率為8.7%。2001年,西部民族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不到東部地區的一半。2003年,東部地區人均GDP平均為1969美元,西部有8個民族省區平均隻有646美元,隻相當東部地區的32.8%;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東部地區平均為4160元,西部民族地區僅為1907元,僅相當東部地區的45.8%。再如新疆,2000年漢族人口比重占91%的天山北坡地區,人均GDP為1490美元,而少數民族人口比重占93%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喀什、和田三地州,人均GDP隻有241美元,僅相當天山北坡地區的1/6,其差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落後的經濟狀況。

西部民族地區的經濟落後,還具體表現出這樣一些特征:①少數民族人口膨脹太快。②生態惡化現象日益突出。雖然生態係統豐富多樣,但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由於大部分地區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環境保護工作薄弱,社會經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性影響十分嚴重。③工業基礎和社會基礎設施薄弱。④改革滯後,體製僵化,觀念落後。由此可見,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還處於低速度、低質量、低水平階段,解決就業問題的物質基礎還非常薄弱,隻有夯實了經濟物質基礎,西部民族地區城鄉就業壓力才會得到根本的緩解。

第六節西部地區市場經濟體製建設、勞動力市場培育與城鄉就業

由於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總體上大大落後於東部,甚至與中部也有較大差距,西部地區在市場經濟體製建設、勞動力市場培育方麵盡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問題仍然不少,直接影響到西部城鄉就業。目前和以後較長時期內,結構性失業雖然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但在西部地區卻更加突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區在市場經濟體製建設、勞動力市場培育等方麵嚴重滯後。因此,弄清楚市場經濟體製、勞動力市場與就業的關係,明確西部地區市場經濟體製建設、勞動力市場培育的成效和問題,並對問題予以解決,應是緩解西部地區城鄉就業壓力的重要思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