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戰國後期,由於泥沙的沉積,雲夢澤分為南北兩部,長江以北成為沼澤地帶,長江以南還保持一片浩瀚的大湖。自此不再叫雲夢,而將這片大湖稱之為洞庭湖,因為湖中有一著名的君山,原名洞庭山。《湘妃廟記略》稱:‘洞庭蓋神仙洞府之一也,以其為洞庭之庭,故曰洞庭。後世以其汪洋一片,洪水滔天,無得而稱,遂指洞庭之山以名湖曰洞庭湖。‘這就是洞庭湖名稱的由來。
www.cmfu.com發布
洞庭湖碧水共天,滄溟空闊,古往今來,曆朝曆代,對它的記載和描繪無盡其數。戰國時代,偉大的詩人屈原在他的詩歌中,反複吟詠過美麗的洞庭湖,如《哀郢》中‘上洞庭而下江‘;《湘君》中‘邅吾道兮洞庭‘;《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在《湘君》、《湘夫人》詩篇中,屈原根據民間傳說,把洞庭湖描繪成神仙出沒之所一:一對美貌的戀愛之神,乘著輕快如飛的桂舟,吹著娓娓動聽的排簫,遊弋在秋風嫋嫋的洞庭碧波上。湘君以洞庭一帶特產的荷花、香芷、杜衡、紫貝、桂樹、木蘭、辛夷、薜荔,構造一幢芳香四溢的水中宮室,以迎接湘夫人的到來。
www.cmfu.com發布
洞庭湖不僅風光佳絕,而且素稱魚米之鄉,濱湖盛產稻穀,湖中盛產魚蝦,自古為我國淡水魚著名產地。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洞庭魚》一詩:‘洞庭魚可拾,不假更垂罾。鬧若雨前蚊,多如秋後蠅。‘可見魚之多。如今湖裏盛產鯉、鯽、鱅、鰱、鯿、鱖、銀魚、鳳尾魚和蝦、蟹、龜、鱉、鱔、鰻、鰍、蚌等百餘種水產,還生長著珍稀的白鰭豚。洞庭魚中最大的是鱘魚,重達二三百公斤;最小而又最名貴的是銀魚。洞庭銀魚,曆史上即頗負盛名。
www.cmfu.com發布
“琛兒,你可知道這銀魚出艑山、君山湖中,小才盈寸,眼見黑點者佳,以火焙之,勝日幹者。他處出麵條魚,長二、三寸至四、五寸則賤物矣。一年冬夏產之,夏水熱不如冬美?”
www.cmfu.com發布
“殿下當是琛兒還是個未見過世麵的小女子嗎?這銀魚嬉遊於清水草灘的緩流之處,它銀白透明,呈圓條狀,無鱗無刺,肉質細嫩,蛋白質含量豐富,味極鮮美,向為席上珍品。對了殿下,前麵便是遠近馳名的嶽陽樓,不如我們登上眺遠如何?”
www.cmfu.com發布
付坤雲聞到此言便對那船家道是朝嶽陽樓劃去。
www.cmfu.com發布
嶽陽樓在陳琛看來並無什麼特殊之處,可是那外麵的景色卻甚是迷人。
www.cmfu.com發布
陳琛望著付坤雲笑道:
www.cmfu.com發布
“殿下,從這裏向外望去,那露出在湖麵上的小島,就是洞庭湖上有名的君山。君山又名湘山或洞庭山,與嶽陽樓僅一水之隔。唐代詩人劉禹錫把“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的洞庭湖,比喻作一個白色的銀盤,而把俊秀的君山比喻為銀盤中的一枚青螺。“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望洞庭》)從嶽陽樓上看去,這個比喻十分傳神。
www.cmfu.com發布
君山是一座長形的小島,由72座大小山峰組成。君山雖小,名勝古跡、神話故事卻美不勝收。
www.cmfu.com發布
相傳在遠古時代,洞庭湖中並沒有島。每當狂風大作、白浪滔天時,來往船隻無處停靠,常被惡浪吞沒,當地人民苦不堪言。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們忍痛脫下身上的螺殼,結成一個個小島,後來連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