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1911年6月2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河縣的一個封建地主官吏家庭,原名張迺瑩,筆名蕭紅、悄吟等。
蕭紅為了反對包辦婚姻,於1930年逃離家庭,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1935年12月,在魯迅的幫助下,其作品《生死場》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生死場》是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鬥爭的作品之一,引起當時文壇的重視。魯迅為之作序,給予熱情鼓勵。1940年去香港。在香港期間,創作了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係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小說如《牛車上》《小城三月》。其中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蕭紅於抗日戰爭時期的1942年在香港病逝。
蕭紅的作品處處透著悲涼的氣息。以抒情的筆調抒寫著自我主觀感受;散文化的小說結構;重文化風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寫,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畫上浪費筆墨;故事情節斷斷續續,然而意味深長;童年趣事,妙趣橫生。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評價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淒婉的歌謠。”
蕭紅小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