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說話 來信與回複(2 / 3)

堅辭不掉,最後打了個折扣,如果我再有小說能被《小說選刊》選載,我就做主席。現在主席空缺,虛席以待。我做常務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因一篇小小說在《小說選刊》的筆會征文中獲了個三等獎,就能弄個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當當,這《小說選刊》也太牛啦!萬一我獲了個一等獎,鹽田區是不是就裝不下我啦?用宋丹丹的話說:“感謝CCTV,感謝《小說選刊》!”你說,我還想在《小說選刊》上發表文章,我還打算當鹽田區作家協會主席呢!我收不到《小說選刊》,能不急嗎?!

深圳市鹽田區文化藝術中心大樓523室 王玉祥

我和鄰居成了“親戚”

尊敬的杜主編:

您好!

我珍惜手中的每一本《小說選刊》,如虔誠的朝拜者手捧佛珠。

周末的一天,我剛進家門,妻子就一臉神秘地告訴我,隔壁搬來了一家新鄰居。晚上,我們拜訪了他們。鄰居一家受寵若驚,第二天他們趕緊回訪。這家鄰居男主人姓許,四十多歲,以前在鄉下跑汽車出租,他妻子很有修養。妻子給他們泡茶,又在茶幾上擺了水果、糖果。我準備將茶幾上的幾本雜誌拿開。老許看見其中有《小說選刊》便說:“哈,您也喜歡《小說選刊》呀?”我妻子接過話說:“他呀,可是《小說選刊》多年的忠實讀者,年年訂閱。”老許妻子笑著說:“俺家老許也是《小說選刊》迷,每次出車回來都帶回來一本。”從那以後,每當新一期的《小說選刊》一到,老許和他妻子準會來,我們泡上一大壺茶,天南地北地聊起來。每每談起《小說選刊》,大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老許說,初讀有些報刊時很興奮,可是時間一長,感覺這些報刊就像油條一樣,吃下了還是餓。而看到《小說選刊》,一股親切、清新之情油然而生。我說,《小說選刊》在選稿編稿、標題製作、版式安排、圖片選用等方麵都頗有特色,頗具匠心。如2013年第1期的《飯堂哨兵》,第2期的《大雨如注》,第3期的《一千個夜晚》,這些作品開啟讀者心靈,讓人感動又留有回味的餘香。我那在金融部門上班的妻子也有板有眼地評價道:關鍵是《小說選刊》定位很準,堅持“現實觀照,人文情懷,獨特視角,中國氣派”的辦刊宗旨,明確“貼著地麵行走,與時下生活同步”的辦刊理念,積極調動讀者的參與意識,使刊物辦得生動活潑,富有朝氣。

潤物無聲。通過《小說選刊》,使我們從鄰居變成了很親很近的“親戚”。

河南固始縣地方稅務局 李永海

一個不情之請

尊敬的杜主編:

5月2號,我寫信報告今年4月份《小說選刊》未收到。5月7號,讀者熱線一位老師打我手機說:本來雜誌未收到,責任在當地郵局。既然你給杜主編來信,雜誌社給你寄一份。5月12號,今年第4期《小說選刊》收到。萬分感謝杜主編。

另外,請求一事:您能給我寄一套您的《杜衛東自選集》嗎?因為我跑了徐州的所有新華書店,未買到。若贈我學習,我萬分感謝。若不贈,書到後,我按價給您彙款。總之,我需要一套您的選集,拜讀、學習。

江蘇省徐州市康居A9-203 崔成柱

杜衛東主編的回複

1

胥幹事的來信讓我倍感親切。

在我的人生履曆當中,當兵是最難忘的一段生活歲月。“戰友戰友親如兄弟,革命把我們聯係在一起”,上次回複胥幹事的來信時,我所以直言不諱,坦誠相見,是因為我們都有著從軍的生活經曆。說是“教導”恐怕言重了。我非常欣賞胥幹事的真誠與坦率,胥幹事反省自己“對作家本人和雜誌編輯是不夠尊重的”,也未免對自己責之過重,其實胥幹事批評《小說選刊》“並不是篇篇精品”,確實非常中肯。自我檢查,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大體有二:

一是我們的編輯還有閱讀死角;或是由於個人的審美趣味和鑒賞水平造成了遺珠之憾。二是本刊雖然堅持高標準取舍稿件,但由於種種原因,也會有個別的關係稿見諸版麵。

我們會努力杜絕以上情況的發生,堅持嚴格的遴選標準,盡最大可能把時下最好的小說佳作奉獻給讀者,以不辜負廣大讀者對本刊的厚愛。

這次胥幹事來信,還對《小說選刊》的一些技術性錯誤予以羅列,這讓我十分汗顏。我曾經多次向讀者承諾,要提高《小說選刊》的編校質量,但這一頑症卻久治不愈,時有讀者來信指出《小說選刊》編校的一些問題。胥幹事的信已在編輯部傳閱,旨在進一步提高編輯的工作責任心。作為主編,我當然更難辭其咎,在此,向讀者真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