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
他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防不勝防。人們因怕而縱。使得他們囂張氣焰更甚,日子過的比善良之人更為紅火,更為滋潤。
但是,做一個合格的小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要善於拍馬奉承取得上位者的讚賞、要善於陽奉陰違使的自身利益不受損傷,林林總總,概括起來就是:“寧損別人半畝地,不讓自己一分田。”作為一個小人,體現在他的生活各個角落裏。比如名字。
蕭仁,一個鄉村孩子,準確的來說是一個孤兒,更準確來說是一個流浪的孤兒、更具體一些,是一個到處流浪,四處乞討的孤兒。在他的人生字典裏,沒有“好人”兩個字,或者說,他自認為所有的人都是壞人。
所以,他很少產生感激之情,任何憐憫他的人,都不會知道這個口頭說的甜蜜心裏卻毫無感恩之心的小孩心裏想的是什麼。曾經有個壞小孩,這樣說過:“壞小孩一直是我的代名詞,知道有一天,我遇見另一個小孩,我知道我錯了”。
夕陽西下,野狗村籠罩在一片金黃色的餘暉之中。一個小小的身影出現在遠處,一步一搖的走進了野狗村。又是一個乞丐,連村口幾條家養的狗都懶的叫。亂世,人賤如草。
這是個小孩,約十一二歲。衣衫襤褸,裸露在外的皮膚如碳般黝黑,臉色並不象其他乞丐一樣如菜色般,反而略顯紅潤,一雙靈動異常的大眼睛充滿著市儈狡黠之氣。身上沒有乞丐特有的臭味,反而有一股清新的味道、顯然這是一個聰明的乞丐。
此人正是蕭仁。蕭仁,背信棄義之人。為何如此說?
曾經有許多善良的人收留過他,還有人把他當作自家的兒子生養。但是,他好逸惡勞,喜歡不勞而獲。每每這個時候,他就偷偷席卷走,幫助他的人家裏貴重的財物。
當然,那些人都是窮人,富人是不可能讓他進去房門的,有的隻是棍棒伺候。所以,蕭仁仍在流浪。蕭仁亦同小人,人如其名。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出生,無據可查。
“終於,到了。先找一個好心的人家在說”
蕭仁一臉壞笑,每當想道那些被他騙到的人,他心中總是不斷的竊喜。蕭仁的名字是他自己起的,聰明的他,早已看穿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
好人不一定取一個壞人的名字,壞人十之八九會取一個好人的名字。這是他的理解。
反其道而行之才是立身之道。悶聲發大財才是做一個合格小人的精髓。
蕭仁仔細打量了一下野狗村,村子不大,百十戶人家。村口有幾條狗,沒有多大威脅。他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讓它變得更加破爛。聞了聞身子,覺得還行。信步走進了野狗村,步履闌珊的像一個垂死的老人。對於蕭仁演戲是不需要天分的。
作為一個乞丐,首先要把自己裝得很可憐,可憐如何程度?比死了小強的還要悲慘。其次,不能惹起別人的反感。全身臭烘烘的,就是討到東西,也少不了一頓打。還有就是,善於奔跑。不然,死在畜生嘴裏,就無處喊冤了。顯然,蕭仁做的很不錯。
蕭仁,敲開一個農戶的院門,迎麵出來一個滿臉麻子的老漢。
“大爺,給點飯吃吧,快要餓死了”
“滾,臭要飯的,死一邊去”
老漢抬手就要打,這時的蕭仁早已跑的無影無蹤。
對於失敗,人們總是充滿恐懼。蕭仁卻不這樣認為,所以他的臉皮越來越厚。
蕭仁再次回到出發點,可能是昨天的那頓飽餐,還起著作用。所以,他決定今天休息。天色開始發黑,像一個燒焦的蘭州大餅,上麵還有著密密麻麻的白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