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高三這一年(2)(2 / 2)

“一定是我老媽。”說著,她就轉身跑了出去。

臥室裏隻剩下了我和李嘉麗,我頓時有些不自然。李嘉麗瞅了瞅我的皮箱,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你報‘北影’了嗎?”過了一會兒,李嘉麗問我。

“沒有。我想‘北影’我是沒戲了,‘中戲’還有可能。”

“我先報的‘北影’,後報的‘中戲’。王婉妹報的什麼專業?”

“她想報導演係,但是我們都感覺她沒有這個特長,後來考慮到她的普通話說得還可以,所以建議她報‘北廣’的播音主持專業。”

“三年不見,我在車站的時候,都快不認識你了。”

“我也是。”

“我估計你一定能考上,可我就沒有把握了。”

“為什麼?”

“據說,今年‘北影’表演係就招三十人,可報名的有四千多人。即使是‘中戲’,也有近三千人報名。”

“你知道‘戲文’係的報名人數嗎?”

“不知道,估計不會太多。因為,大部分考生都是報表演係和導演係,每年報考‘戲文’係的都不是很多。”

6.考試那天,我才知道,報戲文係的才三百多人,而錄取人數為四十人。於是我的信心大增。

由於我在報名時遞交了我在中學時代榮獲過的五次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的證書,再加上我發表的近三十篇文學作品,因此,報名的時候,中戲的老師就對我有了印象。雖然我不敢說,這次報考我是最優秀的學生,至少應該屬於最被看好的第一批學生。

考試時間定於3月3日至3月9日,其他專業都要經過三次考試才能決定是否專業課過關,但是戲劇文學係的隻需要考兩次,即初試和二試。初試分為兩項,即命題散文寫作和文學知識,二試為口試。

表演係的考試時間定於2月21日至3月7日。所以,當我們來到北京的時候,李嘉麗已經通過了“北影”的一試。

我的初試非常簡單,考了一些文學常識並寫一篇散文。寫作那當然不在話下,但是文學常識卻把我嚇了個正著,因為文學常識不光考文學知識,考題中還涉及電影、舞台劇,甚至京劇方麵的知識。

不過,考完以後和其他考生一交流,才知道他們也不會做。

二試更是簡單,就是臨時給你出一個題目,讓你在規定時間內講一個故事。我拿到的考題是《兒子和爸爸》。於是我就借用了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父與子》的內容,講了一個關於倫理上的故事。

李嘉麗的考試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因為不管是“中戲”還是“北影”,最熱門的專業就是表演,不但考的人多,而且考試內容也是五花八門。

我沒有機會觀看他們的表演,但是聽李嘉麗說,考試異常殘酷,你想呀,要通過三次考試從四千多人中挑選出三十人,對考生意味著什麼。

由於我在二試時的出色表現,張榜那天,我遇到了二試時的一個監考老師,他走到我的身邊對我說:“你是不是叫宋漢卿?”

我抬起頭來仔細一瞅那個四十出頭的老師,回答說:“是。”

“回去好好複習,參加文化課考試。專業課考試通過了,文化課也要抓緊喲!”

我一邊答應著,一邊瞅了一眼榜單,原來我的姓名排在第三位。

這次考試怎麼也算是名列三甲,如果在古代,也算是一個探花了。李嘉麗也順利通過了二試,但是當我和王婉妹臨走的時候,她的三試成績還沒有下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王婉妹也順利通過了“北廣”的專業課考試。

本來李嘉麗的母親說,等考試完要帶我和王婉妹去故宮和長城玩的,但是因為我們兩人都通過了專業課考試,興奮得有些過度,並對李嘉麗的媽媽說:“不玩了,也許四個月後,我們就會來京讀書啦!”

臨走時,李嘉麗的母親送給我們倆每人一隻烤鴨,並且取笑我們說:“行了,你們三個一個當演員,一個當主持,一個當編劇,就差一個導演就能完成一部電視劇嘍!”我們大笑不止。

7.四個月後,我和王婉妹都順利地通過了高考,雖然我僅僅考了512分,但是我卻成為了一中建校以來第一個考取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係的考生。

而王婉妹考了695分,如果她不報“北廣”的話,上清華和北大也夠了。

李嘉麗的文化課雖然不高,但是借助北京戶口和她在專業課上的出色表現,也順利被北京電影學院表演係錄取,從而實現了我們在北京時,她媽媽對我們三人的美好祝願。

那一年,一中隻有一個人考上了北京大學中文係,那個人就是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