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5分鍾之後,通道已經沒有了坡度,看來是靠近盡頭了,但這裏依舊是漆黑一片,托架在離盡頭20米遠的地方停了下來,盡頭3米厚的閘門在接收了命令訊號後緩慢的開啟,通道內漸漸透入了光芒,約莫1分鍾後,閘門完全開啟,眼前豁然開朗,盡頭之後是一個巨大的地下空間,燈火通明,這就是“救贖者”機動艦隊的基地本體,艦隊賴以生存的大後方。
兩艘艦停入了自己的專屬船塢,地下基地一共有8座船塢,其中有一座是用於維修重度受損的艦艇,其他的七座都是與艦艇對應的專屬船塢,除了維修船塢外,每一座船塢都配有中型維修係統、多用途裝載係統、能源填充係統和人員運載係統,還有防止核聚變引擎失控造成危害的隔離屏障,基本上需要的設施都一應俱全。
這座基地所在的半圓柱形地下空間是完全由人工開辟出來的,位置在小島的正下方,麵積大約是小島的兩倍,擁有極為強大的抗打擊能力,能夠完全防禦億噸當量戰略級核武器的直接打擊,對於動能武器和能量武器也是完全免疫,可以說,可以直接擊破這座基地的武器,在這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這座基地一共有6個區域,船塢區、工業區、指揮中心、格納倉庫區、居住區和運轉區,這六個區域共同運營,使基地如同一個小國家一般緊密並且精巧的活動著。
船塢區負責艦船的檢修、裝載和出擊,包含了船塢、運輸設備、艦艇維修和武器庫,是基地的主要戰備區,也是艦艇主要的維修區。
工業區負責基地和艦隊一切運轉設備和裝備的生產,同時也兼顧生活用品和設備的製造,依照產品的不同將工業區分為了兩個部分---重工業區和輕工業區,工業區不僅僅負責製造產品,還負責幾乎所有的維修作業,武器、電器、艦船的電腦、武器係統等等都是由工業區進行維修,艦艇破損、丟失、損毀的裝甲、骨架、武器係統等等,也都是由工業區進行補件附件生產,之後再在船塢維修區進行補損修複,工業區是基地的生產者,就像一棵蘋果樹一樣,不停地為基地提供著氧氣和果實。
指揮區不用多說,這是基地內價值最高麵積最小職責最大的區域,指揮區包含著中央超級電腦,全球雷達衛星監視係統,地麵火控係統,遠程命令與控製係統,司令室,指揮塔,會議室和獨立發電係統,它負責整座基地的運轉控製,監視全球的戰爭活動,使用最尖端的技術預測戰局,遠程給予友軍情報援助,控製地麵的防禦係統打擊企圖攻擊基地的不速之客等一係列極為重要的責任,同時,為了防止突然停電造成的友軍情報失聯,指揮區配備了一個小型的核聚變發電係統,能獨立給指揮區持續供電一年,身為基地的大腦,統籌基地和艦隊一切的活動就是指揮區的任務。
居住區是基地內獨立設施最多的區域,這裏負責的是人員的居住和娛樂,餐廳、卡拉OK廳、遊戲廳、電影院、商店等一應俱全,還有一個小型廣場,可以舉辦祭典等活動,人員居住的宿舍樓由特種混凝土和高張力鋼搭建,可以承受理氏10級的地震。宿舍樓共有4幢,最多可居住2100人,內部的房間設計是4個人一間,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格納倉庫區就是格納庫和倉庫的組合,負責收納物資和載具還有機動兵器,並且配有4個上升通道,通向地麵,這裏也負責著一部分的戰備,載具和機動兵器的檢修和軍備裝載和直接出擊。
運轉區在基地的地下,是基地運轉設施的所在地。大型核聚變發電係統和點火係統,淨水係統,燃氣係統等等都是由這裏運轉,而控製這裏的就是指揮區的中央超級電腦了。
全部區域的排列是船塢區在前,工業區分成兩部分在指揮區和格納倉庫區的兩邊,居住區在最後,運轉區安置在指揮區的下方。
基地內部有一套軌道運載係統,連接著所有的區域,物資移動、人員快速運輸全靠這套運載係統,大部分時候這套係統的物資運輸部分是滿負荷工作的,運輸材料和物資往返於倉庫和工業區,而人員運輸部分隻有居住區才會在一般時候開啟運行。可是今天有些許不尋常,船塢區和指揮區的人員運輸電車是運行的,電車上隻有一個身著軍服,表情焦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