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蘆早晨走的時候也未曾和喬大夫婦告別,自顧自背著自己的藍布小包就上路了!
小葫蘆是一路行色匆匆,逢人便打聽他母親的下落,可碰到的總是搖頭歎息。這一日出的華山地界在一條官道上小葫蘆向一位挑擔的貨郎又打聽道:
“大叔,你可曾見過一個瘋了的女人,從此路經過!”
“娃娃,瘋女人我看見得多了,不知道你要找的是什麼模樣的?多大年齡的?”挑擔的貨郎見小葫蘆問他,忙放下了擔子。
“嗯。”小葫蘆仔細的回憶了一下他母親的身高,模樣,向貨郎形容道:“我要找的人年齡在二十五六歲個子不高,額頭左邊上有一個黑痦子,白淨的麵皮瓜子臉,她是我娘,因為我爹死了她就瘋了!”
“哎!”貨郎聽得小葫蘆的話,不禁歎了一口氣,說道:“苦命的娃娃啊!真是個孝順的孩子。你說的人我好像見過,隻是那人渾身黑乎乎的見人就知道傻笑,也沒看清楚,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娘親!”
“啊,那相煩大叔告訴我那人往哪裏去了啊?”小葫蘆一聽的貨郎說有可能見過便心急的問道:“大叔你是幾時看見的那人!”
“半月前吧!我那時候要進山的時候在此路上曾遇見這個女人,披頭散發的,順著這條路往那華陰縣方向去了!”貨郎指著自己的來路給小葫蘆說道。
“那就多謝大叔了!小子現在就去了。”小葫蘆向著貨郎擺擺手,向著華陰縣方向走去。
華陰縣位於關中平原東部、秦晉豫三省交接腹地;東鄰河南及山西兩省,南依秦嶺,北傍渭水,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稱。華陰更依托華山之名引來無數文人騷客駐足停留;又因陳摶老祖之名,更多的修仙悟道之人也多在此修改修行之所,不說這華山之上眾多的道觀、道院,就連這華陰縣縣城內也不乏道觀僧院,更有多的道士、術士在此。
小葫蘆點燈時分進了華陰縣,他來到一間叫做玉泉院的道觀。
“師傅,我叫王葫蘆,曾在華山之上翠雲宮內得天成老道爺指點修行。今日到華陰縣尋親,天色已晚想求的一宿!”小葫蘆有模有樣的向玉泉院門口的知客道人稽首問訊道。
“翠雲宮。”知客道人輕聲的說:“哎呀,小娃娃,如今華山地界誰人不知道翠雲宮內的天成真人!若說你要借宿擱往日裏也沒什麼,可如今我玉泉院內有貴客來臨,今日還請你到別處去尋住處吧!”
“這天色已晚,我又不熟悉這華陰縣的路途,還請道爺你方便則個!”小葫蘆學著大人的樣子打拱道。
“你這奇怪的小子,說不行就不行別在這囉嗦,快去尋別家吧!”知客道人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道爺還請方便側個!看我小孩家一個如此人生地不熟的讓我到哪裏去找尋啊!”小葫蘆哀求道,心下犯難啊,這麼大的縣城到哪裏去尋找住的地方啊!
“快走,休要囉嗦!”知客道人開始動手攆人了。
小葫蘆還要分解,隻聽得院內一聲蒼老的聲音說道:
“道仁,何故喧嘩!”
頓時,這叫道仁的知客道人老老實實的稽首向內中說道:“師叔祖,是一個小子要借宿,說是認識翠雲宮天成老道爺。我給他說本院內有貴客,要他到別處尋住處去!”
“哦,那放他進來吧!出家人與人方便與自己方便,況且還和天成道兄相識!”內中人繼續說道。
“是。弟子知道了。”知客道人把小葫蘆讓進院內。
小葫蘆進的內院才看到那說話的人,是一個大胡子老道士,身材高大威猛,四方大臉兩耳垂肩,穿著皺皺巴巴的米黃色的道衣,腰裏的絲絛鬆散著垂在一側。老道士衝著小葫蘆點點頭,說道:“貧道是這玉泉院內的主持道人,道號廣泉。小兄弟怎生稱呼,來此坐什麼?你可是翠雲宮的天成老道士的徒弟?”
小葫蘆看的老道士挺和善,不似門口的道仁那麼難啊說話,隨就高興的回道:“稟道爺,我是華山朝陽峰下崖頭村的王葫蘆,來此地尋找母親的!天成老道爺曾經指點過我修行,因此和他相熟,並非師徒!”
“嗯,看你也是修道之人,而小小年紀有如此孝心!”廣泉老道士,搖晃著頭繼續說道:“真是難得啊,難得!”光泉老道士頓了一下,叫來一個道人,繼續對小葫蘆說道,“葫蘆,一會兒我讓人安排你歇息,隻是夜間切不可出來走動啊!”
“多謝老道爺!”小葫蘆給廣泉扣了一個頭,爬起來跟著廣泉叫來的道人下去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