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江都日報》來說,每年的全市兩會報道都是重中之重,力爭做到最好,正如全國兩會吸引全國各大媒體蜂擁而至一樣,江都地方媒體肯定要把自己的兩會做好。
在兩會報道任務布置完之後,大家各自回去休整,靜靜地等待第二天的到來。第二天一早,住在宿舍的一行人陸陸續續趕到報社,一直都是向媛媛、夏慧結伴,張雲輝、齊宗平一組,湯為民、蘇華偶爾會一起出行,四位新人基本上都是同進同出,當然有時也會因為個人工作而單獨出行。
在吃過早餐後,大家便乘坐報社的采訪車前往市委市政府,然後奔赴各個討論組,而陳明、方向東等人從自己家裏直接過去。會議是9點開始,一行人8點半就趕到了會議現場,不遲到也是新聞工作者的基本素質。直到下午5點會議結束,大家才能趕回報社。
好在開幕式當天任務並不是很重,小組討論也未開始,所以真正需要忙碌的隻有陳明、向媛媛、方向東和林策瑜,其他人則是在現場熟悉情況,主要是了解需要采訪的代表與委員。同時,季原還布置了一個關於文物保護報道反饋的任務,看看現場有哪些代表與委員對此有自己的見解。
正如季原所預料的,在當天的江都日報分發給代表、委員們後,由湯為民、謝婉嫣共同撰寫的有關文物保護的報道受到了熱議。
“我們江都雖然不像一些千年古都曆史悠久,卻也有著自己的曆史,保護文物刻不容緩啊。”一位代表拿著報紙對另一代表說。
“是啊,江都日報這篇報道真是來的及時,這樣可以引起更多人關注。”另一代表附和道。
見此情此情,謝婉嫣立刻展現了自己的新聞敏感性,衝上前去對這兩位代表進行了采訪。由於對這篇報道深有感觸的人很多,所以謝婉嫣當天的采訪可是收獲頗豐。
在當天的會議結束後,大家及時趕回報社,將當天的報道寫出來。每到兩會采訪季,江都日報社都是燈火通明,這幾天也是季原神經最緊繃的時刻,所以經常要熬到淩晨4點左右。
當大家陸陸續續寫完稿,時間的指針已經在9上麵。這個時間並不算晚,主要是這一天的任務並不算重。
接下來的幾天,工作量一下子上來了,因為小組討論開始了。麵對代表、委員們熱烈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以及討論民生熱點,采訪人員需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記下代表、委員說的話。一天下來,手麻了,也是正常的事情。回到報社後,要立刻對采訪內容進行整理,以盡快成稿,為下一個編輯環節節省時間。
“誰有代表、委員們對醫療的看法?”“誰有代表、委員們對城建的看法?”負責牽頭撰寫這些專題的記者回到辦公室後,首先需要了解大家記錄的內容,這樣才好開展下一步的工作。
“我這有關於醫療的。”“我這有關於城建的。”“我這有關於教育的。”大家非常積極地將記錄的內容整理出來後,交給牽頭人。
“今年的代表、委員們發言都比較積極嘛。”張雲輝說道。
“誰說不是呢。”夏慧接過話:“看樣子,是他們四個新人帶來了福音啊,要是還像去年那樣,這個稿就寫不下去了。”
“去年是什麼情況?”褚一飛不解。
“代表、委員們很少說話,導致我們沒內容可寫。”夏慧回答。
“哦,我估計是今年的代表、委員素質有所提高吧。”褚一飛試圖解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