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這兩條珍貴的線索,記者與任昌林商量後決定,先去毛屯尋找二女兒呂桂蘭的下落。在毛屯找到了村委會主任,他說,村裏真有一位媳婦原籍是四川的,並親自帶著記者去找她。去了之後發現,這個人並不是呂桂蘭。
從毛屯出來,任昌林的情緒有些低落。
現在唯一的線索就是呂雲書的大女兒曾經嫁到的一家裕了。這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抱著一線希望,記者一行抓緊時間又趕到了距離毛屯二十多裏地的一家裕村。向村民和村幹部打聽後,都沒有呂桂芳的消息。
一家裕是最後一個線索,如果在這裏一無所獲就意味著在當地再找不到呂雲書家的消息了,大家都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
這時天色已經越來越暗,記者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不斷地找村民打聽,問他們知不知道有一個叫呂桂芳的人。就在大家快要絕望的時候,一個人出現在記者麵前。他就是呂桂芳的前夫。
記者說明了來意,經過勸說,他終於同意幫著找找呂雲書家的地址。翻了半天,他終於找出了幾張紙。上麵的字讓大家全都興奮不已。這是當年呂桂芳結婚時四川當地政府開的證明,上麵清清楚楚地寫著,呂桂芳是呂雲書的女兒,戶口所在地是四川省宣漢縣天台鄉董坪村五社。
至此,經過一天的奔波,記者終於證實呂雲書夫婦就是任爽的親生父母,並且也知道了他們的詳細地址。任爽的養父任昌林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采訪劄記
李欣
從2004年11月這期節目播出開始,在半年多裏,我的生活都和任爽連在了一起。任爽是我們共同關注欄目心願之旅的第一位主人公,她有兩個心願,一個是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一個是治好自己的白血病。於是,從2004年底,我和其他幾位記者都踏上了幫任爽圓夢的心願之旅。我曾經兩次前往四川達州山區尋找任爽的親生父母,但是都沒有結果。後來,中華骨髓庫為任爽找到了造血幹細胞配型,供者是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生路敏。2005年元月8日任爽在解放軍307醫院接受了造血幹細胞移植,我們共同關注欄目進行了一個小時的直播。經過治療。5個月後任爽終於康複出院。
當時《東方時空》欄目也在跟蹤拍攝任爽的故事,以及我們幫助任爽圓夢的心願之旅。記得《東方時空》的記者在采訪我的時候,一直在問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你會為了任爽踏上心願之旅”,因為他從我的節目裏看到,幫助任爽尋親的過程很艱難,那裏是貧困山區,條件非常惡劣,可供尋找的線索很少,希望很渺茫,還有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他想知道究竟是什麼讓我有這麼大的熱情一次又一次踏上艱難的心願之旅。因為當時很緊張,我已經不記得自己是怎麼回答得了,反正說得不怎麼好,不過這個問題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
究竟是為什麼呢?我覺得這個心願之旅與兩個詞緊緊相連,生命和親情。踏上心願之旅是為了挽救一個14歲少女的生命。是為了幫一個從小被遺棄的少女尋找失落的親情。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