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怡 張敏

編導 於愛群

甘肅省定西市的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05年高考,漳縣一個名叫裴永琪的理科學生考了615分,是全縣第二名。這個裴永琪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高考了,他去年的高考成績就已經上了重點線,並被浙江一所重點大學錄取,但他卻沒有去報到,而是又等了一年。這不是很奇怪嗎?我們上過大學的都知道,能考上大學那有多不容易啊,裴永琪為什麼竟然放棄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呢?

7月3日一早,正在甘肅省漳縣四族鄉中學當老師的裴永剛接到家裏打來的一通電話後,便急急忙忙趕回家。

四族鄉距離漳縣四十公裏,全是山路。兩個小時後,裴永剛回到了在縣城城關鎮的家。父母都在門口等著他,原來是為了商量弟弟裴永琪考上大學的事兒。

劉菊梅(媽媽):你看人家介紹上說學費是五千多塊,住宿費是一千二百元,還有床上用品三百多,各種各樣的費用啊。

裴永剛(哥哥):去年我念書的時候,借的這個,爸爸看去借一下。

裴興奎(爸爸):再借,再借,借的又沒還,怎麼讓我張口,好意思再借。

裴永琪:不行我這一個月找一些孩子,給他們補一下課,看能有這麼幾百塊錢。

裴興奎:我再打一個月工,到九月份。

裴永剛:四百塊錢就是一千二,一千二的話,我借上一個一千塊錢吧,就兩千二,兩千二,那麼還有跟大舅借的一千,那麼大姨的五百,這樣的話就是三千多塊。那咱們就分頭行動吧。

全家人在一起討論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的結果是母親負責去找還沒有借過錢的大舅,大姨借錢;父親到縣城去找打工的機會,哥哥回學校找同事借錢;弟弟多找些家教的工作,為自己掙點路費。全家人這麼忙活,全是為了小兒子裴永琪,他這次高考考了615分,是全縣的第二名,估計被第一誌願——西南交通大學錄取應該不成問題。吃過午飯,裴永琪就前往縣上的農業銀行詢問貸款的事情。

裴永琪:我詢問一下關於助學貸款的事。

銀行工作人員:拿到通知書以後,你到學校去了以後,你申請助學貸款,由校方給你發放助學貸款,因為我們和校方簽訂的營銷協議,助學貸款由高等學校統一承擔,然後再由高校發給每一個學生。

裴永琪:如果我拿我們家的房產證,用房子做抵押可以不可以貸款?

銀行工作人員:這個是不行的,因為你們的房子是屬於民宅,土地是屬於集體所有製土地,它不能抵押。

銀行給裴永琪的建議是先湊上一千五百塊錢左右的學費和路費,等到學校報到時再到校方申請助學貸款的事。

裴永琪:我覺得挺失望的。到學校報到,你連名都報不上,學校怎麼會給你貸款呢,這也不是非常肯定的,所以我還是決定到家裏,跟家裏人商量一下,多湊些錢,湊一分算一分。

離開銀行,裴永琪直接來到他現在負責補習英語的一個高一學生家裏,這是他目前找到的唯一一份家教,每天兩小時,一小時能掙十塊錢。其實裴永琪原本去年就應該讀大學了,去年高考,他被浙江的一所重點大學順利錄取,但在當時他卻不得不選擇放棄。

裴永琪:當時我家裏,哥哥剛從隴西師範學校畢業,家裏借了一大堆的債,一分錢都沒還,哥哥剛分配,一個月才領150塊的工資,也不夠他自己生活的。

裴永琪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家裏隻有一畝水地可以耕種,一年收獲的六七百斤糧食,隻夠全家人吃兩個月,剩下十個月的開銷都靠父親在縣上工地打零工,勉強度日。

裴興奎:兩個孩子都要上學,這個費用是比家裏的其他費用都要高的。你生活苦一點,你確實沒有錢,沒有其他的都行,生活上可以,你孩子缺了學費不行,拖一天都不行。

為了能讓兄弟倆繼續念書,他們的父親把所有能夠借到錢的親戚都借了個遍。去年,就在弟弟裴永琪考上大學時,哥哥裴永剛也剛剛從甘肅隴西師範專科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漳縣四族鄉中學任英語老師。為了讓大兒子讀完三年的中專,家裏已經借了七千多塊錢的外債。因此一拿到小兒子的大學錄取通知書。父親裴興奎就暗暗地算了一筆賬,發現第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差不多要一萬塊錢。

裴興奎:這個數字是相當大,你想我沒有辦法再向借過錢的這個親戚朋友鄰居(借),咱們又不好開這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