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份特殊的尋人啟事(2)(1 / 2)

王平(《江南都市報》記者):他有一個姑姑在我們這裏江西省人民醫院附近賣水果,開了一個水果攤,她看到我們報紙以後,就第一時間打了電話,大概早上八點鍾,她說小舒偉(舒斯亮的兒子)現在不在南昌市,在南昌縣涇口鄉康莊小學讀書,寄住在他二伯家,現在的撫養人是他二伯。

得到這個線索,《江南都市報》的記者王平立即將電話打到了南昌縣的涇口鄉。

王平(《江南都市報》記者):因為我們當時也怕有人冒充,因為這是個好事,但是不能說有人冒領這筆錢,我們就是通過這個組織程序,找到了當地的政府,查實了他的戶口本,還有他父親的死亡證明,就是確定了這個小孩的確是小舒偉,我們在縣城就給陳建林先生打了電話,陳建林先生聽到電話非常高興。

陳建林(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我說行那這樣,你把賬號給我,我趕快把錢付給你,他說陳先生不行,你還是過來一下,我說我工作很忙,他說不行你還是過來,因為我們幫你找到這個人,我們還有個交接儀式才行,所以當時我考慮到,確實報社是幫我的忙了,那要給他們一個麵子,人家是一種工作,幫你忙你要回報一下。在報社的真誠要求下,陳建林決定親自到南昌將四萬元賠償款退還給舒斯亮的家人。在陳建林出發前,王平通過電話告訴他,在舒斯亮出事後,因為一些特殊原因,他的妻子已改嫁到甘肅,而他們八歲的兒子舒偉,也因此離開了南昌市,回到鄉下跟親戚們生活在了一起生活。

陳建林(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當時我聽了掉眼淚,覺得小孩是孤兒,成了孤兒了,這個車禍確實是很害人,所以當時就把這事情跟我父母講了一下,我父母很難過,就覺得這個事情我妹也這樣走了,那搞得他們家庭也成這個樣子,確實是很心酸了。

對於年邁的父母,陳建林此前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能找個機會帶他們出去旅旅遊,但由於幾年前父親得了腦血栓,行動很不方便,每次他提出這個想法,父親總是不答應。這次陳建林將自己要去南昌的消息告訴兩位老人時,沒想到他們競主動提出要和兒子一起去南昌,看看那位司機的孩子。

陳建林的母親:我們想到舒偉的媽媽已經改嫁了。就剩下他一個孤兒,很可憐這孩子,就想著去那裏,最起碼還可以囑咐他的親人要照顧這個小孩,要對這個小孩好,不要因為他沒有父母呢,就不理他。

看到已經七十多歲的父母願意一同前往南昌,陳建林夫婦倆喜出望外。

陳建林(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所以這件事我很高興,就說終於我父親能跟我去旅遊了,所以當時我就請了假,我就陪我太太,帶我父母四個人就去江西,所以江西這個孩子無形中也幫我一個忙,我能完成我的心願,帶我父親出去轉一下。在這次啟程前,陳家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地開始為小舒偉購買禮物。

陳建林(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當時我們家裏所有的人,包括我哥也好,我嫂子、我小妹、我媽,每一個人都準備了一份禮物,對這小孩好像挺有緣分的,就買書包大家不說買書包。包括我們要買書包、買衣服湊起來買了三個書包,所以當時就挑一個大一點的,那好看一點就給他,那兩個就留起來,再買一些學習用品、衣服。2005年9月12日,陳建林和他的父母、妻子一行四人來到了南昌,在《江南都市報》報社,他們終於見到了舒斯亮的兒子小舒偉,《江南都市報》還專門為他們舉行了一個小小的賠償款退贈儀式。

王平(《江南都市報》記者):當時也很感人,陳建林先生一家四口人,陳建林先生的父親是坐著輪椅到我們南昌,他的母親也是專程,不是從深圳是廣東的一個地方,他們是一起從深圳坐飛機過來,而且一家四口人對這個小舒偉非常關心,也很喜歡這個小孩,最後就是不僅把這個錢退給小孩,還跟他結成幫扶的對子,雖然是一個悲劇,但是這一家人的寬容,把這個事情最後演變成了一個完美的結局。

這次見麵,不僅驅散了兩家人此前的所有怨恨,同時失去親人的悲痛反而讓他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舒宏華(江西省南昌縣涇口鄉康莊村黨委書記):我隨他的小叔和他的二伯去了都市報以後,看到那種場麵當時我感到好感動,確實陳先生是一個好人,在他失去親人的情況下能做出這樣的決定,他的父親坐在輪椅上也親自來了,他的老母親,都是年紀比較大的,我當時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