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哥哥,哥哥18歲,在外麵打工,自己都養活不了,怎麼還可以養活他呢?”“那他父母呢?”“他父親死了。”“母親呢?”“母親嫁到重慶去了,根本就不要他了。”記者在武漢采訪時,正巧碰上一位從江蘇徐州趕來的男子。他是在看到宋老伯為孩子找家的報道後,馬上從老家趕了過來的。他找上門的目的就是想助養張雨。

采訪期間,我們很感興趣這位來自江蘇省徐州熱心市民他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對記者說:“這個事情我早就打電話給宋大爺了,我說我幫你收養一個小孩,因為我們按照這個杠杠我是不合格的收養小孩,因為我有孩子,你這麼大歲數都能做到這麼多,何況我還是一個年輕人。因為我也是挺可憐的,一般在街上流浪的小孩或者撿垃圾的小孩看到以後我也挺同情的,所以我給宋大爺打電話,宋大爺就把他的情況跟我說了,連他的照片和宋大爺寫的信都給我寄過去了。我這兩天正好趕到天氣不好,我在家不能做生意,我就趕過來了。”

宋老伯說,張雨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他也渴望能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正常地生活和學習。但由於自己狀況已經無力承擔這筆費用,於是,他四處聯係,希望能有好心人來幫助張雨,為他提供讀書的地方和費用。但是,張雨卻不接受宋老伯和他人的好意。

“因為我不想離開我爺爺。”張雨辯解著。

“還有第二個原因嗎?”記者接著問他。

“第二我不知道去那裏是好還是不好,去那裏怕住不慣。”

“感覺到不知道到那裏住得好不好?”這位徐州熱心人奇怪地問張雨。

“嗯。”

“我已經跟你說了,到我那個地方是來去自由。”熱心人解釋著。

“我管你來去是不是自由,管我什麼事,反正我是不會去的,我告訴你實話,實話實說,有什麼。”張雨口無遮攔地說到。

“張雨,你能理解他為什麼讓你去嗎?”記者問張雨。

“不理解。”

“你覺得他是好心還是不是好心?”

“害心。”

“害心,你怎麼能體會到我是害心?”這位熱心人有些急了。

“我看到你的心是黑的,不是紅的。”

宋老伯說,常年流浪在外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會輕易信任別人,13歲的張雨也不例外。流浪兒許多都和張雨一樣,隻信賴宋老伯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宋老伯隻好想別的辦法了。

宋先偉告訴記者,湖北省沙市有一個汽車零部件公司老總,他看到宋先偉的壯舉後表示,他們有一個零部件加工廠,大概有100多個工人,他說宋先偉的孩子不管有幾個,不管他的文化程度高不高,將盡一切的力量來培養他們,讓他們學一門技術,再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工資,他們的住處,一切都由他來包管,同時他還要宋先偉同他們一起來,公司給老人家你養老送終。

但是,宋老伯考慮到這些孩子長期在外流浪,沒有受到過什麼教育,沒有文化,缺少教養,他擔心這樣的救助會給企業和社會增添負擔,於是宋老伯現在平日裏一有空閑時間,就教這些孩子識字,教他們懂法,不學壞。

“一般到我這兒我不允許他們犯罪的,對這些方麵我都教很嚴的,我都不要他們拿別人的東西,有時候垃圾桶裏,揀到別人的一些東西,我都打電話叫別個拿去。”宋先偉強調著自己的原則。

宋先偉老人今年已有76歲高齡了。幾年前被診斷出許多老年病,醫生告訴他如不注意保養,病情會加速惡化,甚至會危及生命。但宋先偉要把所有孩子送回家的念頭卻讓他停不下來。這些年,為了和孩子們的家長聯係,老人家不知道寫過多少信,跑了多少路,他的身體吃得消嗎?孩子們都清楚嗎?

“他都有什麼病?”記者問蔣川。

“腦梗塞,還有一個叫什麼病,我也說不上。”

“發病的時候是什麼樣子?”

“就像抽筋一樣的。”

“你害怕嗎?”

“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