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7月,廊坊地區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科技情報組。1978年8月,建立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建所後,根據1980年全國第五次科技情報工作會議製定的“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建設的需要,廣辟情報來源,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國內外科學技術成就動向,有針對性地、及時準確地提供科學技術情報資料,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服務”的科技情報工作方針,充分利用圖書、資料、聲像等載體,麵向農村及中小企業傳遞科技情報信息;開展情報調研,為各級領導決策提供服務。
1984年初,實行機構改革,廊坊地區行署科學技術委員會決定在地區科技情報研究所的基礎上,分建成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報服務中心、廊坊地區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和廊坊地區常設技術市場三個技術服務組織,三個技術服務組織在工作上互相配合,各有側重開展有償技術服務,打破了傳統的情報服務模式,拓寬了科技情報服務領域。1985年以後,各市、縣也相繼在情報所、組、的基礎上建立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技術服務組織,開展多項技術服務。1987年,廊坊地區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撤銷,並入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報服務中心。
第一節網絡
一、情報網
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後,全區9個縣也相繼建立起科技情報組,部分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科技情報站,設有專職或兼職科技情報人員。到1978年底,在全區初步形成了科技情報網絡。情報部門的主要任務是麵向農村和中、小企業提供實用技術信息,同時承擔調研課題,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企事業單位的情報組織的任務是以搜集本行業技術信息和市場信息為主。
1985年,地區科技情報服務中心參加了華北、西北地區科技情報網,互相交流科技情報工作經驗,開展學術交流,傳遞技術信息。1987年5月21日至22日,河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在廊坊市召開河北省暨環京津科技情報協作網成立會,廊坊地區科技情報服務中心和廊坊市科技情報所成為上述兩網成員。到1988年底,地區科技情報研究所共與全國1300個地、市級以上科技情報單位、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技術開發組織建立了情報交流及技術協作關係。
二、翻譯網
隨著改革開放深入發展,對外交流日益增多,為滿足社會需要,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報服務中心於1985年10月組織地區各部門和中、省直駐廊單位、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183名科技人員,成立了科學技術翻譯網。承擔英、日、法、德、俄等語種的翻譯任務。從成立到1988年底,共完成125萬字的對外信函、產品說明書、經濟技術合同、科學技術資料的翻譯任務,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988年4月,正式成立廊坊地區科學技術翻譯站。
第二節活動
一、信息發布
1985年1月I6日至I8日,霸縣舉辦首次技術、人才、信息交流交易會。邀請了京、津二市的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參加,河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和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報服務中心也參加了大會,交流交易會以發布技術信息為主,同時也進行技術協作、人才引進治談。3天時間共出售技術信息1200多條。1985年3月14日至16日,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報服務中心應滄州地區科學技術情拫服務中心邀請,攜帶技術信息及技術轉讓項目參加了滄州地區技術、人才、信息交流交易會,售出信息100多條,資料200多份,洽談技術轉讓項目8項。1985年9月15日至16日,大廠回族自治縣在慶祝成立三十周年之際,舉辦了大廠回族自治縣首屆科技信息交流交易會,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河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廊坊地區科學技術情拫服務中心應邀參加大會,會議期間售出技術信息236項,並出售一批科技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