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六章 借時事興王教子(1 / 2)

從啟運殿出來時,官員與士紳的反應截然不同。

雖說一個一個麵上仍是含蓄的笑,可官員們腳步輕快,臉上的笑容真摯多了;士紳們則是截然相反,眼神發直,腳步沉重,笑容非常勉強。

伴讀中除了陳赤忠與陸炳還在世子身邊外,其他四人尊世子吩咐送士紳出府。不過是給他們與家人說話的機會,大家都悄悄隨著,走到各家長輩跟前。

方才在殿上興王用十萬兩銀子“拋磚引玉”,使得士紳們認捐銀三十萬兩。四姓王家五萬兩,沈劉呂三家各三萬兩,其他中小家族一萬兩到兩萬兩不等。

饒是呂文召這樣的書呆子,也曉得這銀錢不是小數目。

再看那些官員們自詡廉潔,則是認捐半年俸祿到一年俸祿不等。官員收入本不在俸祿上,半年俸祿一年俸祿下來也沒多少銀子。可賑濟百姓也好,築壩防洪也好,做出政績來還是添他們的資曆。花旁人的銀子,得自己的好,他們如何能不快活?

對於士紳們來說,則是割肉一般。十畝銀子就能買一畝上田,五十兩銀子就能置個美婢,相當於幾千畝良田、數百個美婢一下子就沒了。即便能換回些名聲,輕飄飄的,又頂什麼用。

王琪見祖父與堂兄都短了精神,近前兩步,攙住王老太爺的胳膊,小聲道:“祖父,家裏銀子不夠麼?”

王老太爺拍了他腦門一下,道:“這不是你當操心的,好生隨侍殿下,不用理會其他。”

王琪壓低音量,不解地問王珍道:“大哥,五萬兩銀子雖不是小數,可也不至於讓祖父為難吧?”

王珍亦壓低了音量道:“除了修堤壩,還要築新壩,還不知道這些銀子夠不夠。若是不夠,倒時……”

道癡跟在眾人身邊,並沒有插嘴,隻是望向前麵的王青洪。

這次城裏賑濟的總負責王爺點了安陸知州,修堤壩、築新壩之事則委了王青洪。

河工上動工,沒有幾個月工事完不了,職官職責所在,不好離崗;換成士紳,負責這麼大的差事,權威不夠。

王青洪品級高,又閑賦,正是最合適的人選。若是王青洪花甲之齡,許是不願意做這費心勞力的差事;可是他正值盛年,對於王爺能給他這個機會,分外感激。

若是做的好了,名字直達禦前,他想要再謀起複也有個由頭。興王請王青洪負責此事,一部分是看在他是王家人的麵子上有心成全;更主要的也是在安眾士紳的心。銀子王府並不過手,最後都會花在賑濟與河工上。

王青洪原是隨著幾位官員在前,瞥見道癡等人送士紳們出來,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

對於這個出繼出去的兒子,王青洪心裏始終存著氣。除了去年五郎“抓周”那回,道癡再也沒登十二房的大門。

容娘去年還誠心去外九房做了幾次客,真心實意地邀請過王寧氏祖孫到十二房做客,都被婉拒。一來二去的,容娘瞧出外九房的疏離,不好與之太親近,也不再提去外九房。

隻有三郎,每逢月末道癡歸家時,總要尋個理由過去見上一麵。

如此算下來,這將近一年的功夫,王青洪隻有在除夕族中大祭時,遠遠地見了道癡一麵。就算這回在王府見麵,道癡除了叫他一聲“伯父”之外,也沒有再說一個字。

王青洪心中著惱,可想著道癡在世子身邊為隨從,心裏又不踏實。生怕他惹出禍事來,丟了自己的臉麵。

落後幾步,等著道癡過來,他便板著臉對道癡道:“既做殿下隨從,需謹言慎行,不可輕狂任性,也不可耽擱讀書正業。”

在他看來,即便道癡過繼到外九房,可九房沒有男性長輩,道癡為人處事,不能單憑一個孤寡老太太教導。他這個生父,總要盯著些。

道癡心下詫異,麵上不變道:“謹遵伯父教誨。”

王青洪擺擺手,不再理會他,轉頭同王老族長說話。

道癡與王琪跟在後邊,兩人四下探看,就見劉從雲與呂文召都在跟各家長輩說話。

啟運殿到王府大門的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走了一刻多鍾的功夫,便到了王府大門。

老族長這裏,少不得對王琪、道癡兩個再三叮囑一遍,方上了自家馬車。

沒等四人折回啟運殿,便見世子帶著陳赤忠與陸炳過來。

出府,目標,房屋坍塌最嚴重的菜市街。大家沒有騎馬,而是乘車前往,到了那附近就下馬步行。

暴雨過去已將兩日,城南的積水卻依舊是一片連著一片,有好幾處大家不得不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