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淵見呂布陷入一片思考中,誤以為布被自己方才說出的一番話而深深吸引住,暗感高興。不過,要是童淵知道呂布真實的想法,估計不禁的全身冒冷汗了,武神境界也隻是傳說中的傳說,遇到呂布腦袋裏的飛機大炮,打得過還真的是神了。
“時候不早了,老夫估摸片刻之後,匈奴大軍必發起最後的進攻,也是最猛的一次進攻。奉先,童伯伯的遺言,你就收下吧!”
布在聽到童淵語氣突然變得十分惆悵後,才馬上回神過來,先是還想滿嘴拒絕,不過後來想到童淵等下為自己而死。如果自己這都沒辦法答應對方這簡單的遺願,布也會覺得自己良心過去,唐門就算變得再差,還是名震天下的唐門,自己機緣之下接手唐門,說不定也是個說不出的緣分。
“童伯伯請放心,侄兒他日有命回到中原,必為你守護好唐門。”
呂布說出此話,雖然有點對童淵不尊重,可也是對童淵給了個踏實的擔保。目前狀況,匈奴大軍以五百步兵,圍堵著整個呂府四周,再以五百騎兵圍堵在第二戰鬥圈,最後以千名弓騎兵徘徊於城外作第三層戰鬥圈。突圍的可能性,實在是低到沒辦法再低了,呂布曾想過挖地洞,製作飛行風箏什麼的。最後還是因為時間緊迫,敵軍的防守實在過於周密,同時在經過了敵軍數次虛張聲勢的騷擾後,己方殘兵均士氣殘存,毫無戰鬥的欲望。
如今天時地利人和,三重皆在敵軍手中,我方無論是死守還是突圍,都是死路一條,童淵張繡等人。雖有敵百人之武,可惜還是個凡人,雙拳難敵四手。(一百個軍人,不是農民啊!個個舉起槍頭大刀,同時捅你砍你,讓你神經反應再快,也是有死角護不住被人群戰術圍死的。)
在與童淵作出了承諾之後,呂布並沒有因為成為一個傳世有名的唐門掌門人,而感受到高興,他清楚大家已經沒足夠的能力,衝出敵軍包圍圈。
“文和,事到如今,是我連累了你們。如果不是當初我決心要死守九原城,你也不會淪落到如斯田地。”
(一個十三歲的小孩,思想再早熟,也不能說出這麼老成的話吧!還好賈文和的接受能力極強,也不知道呂布真實年齡,一直以為呂布最多就十七八歲,十七八歲也是個少年思想開始成熟的時期。)
“少將軍,你言重了,在我賈文和最失落無助的時候,你給了我希望。我就決心了往後必誓死追隨你,主公你乃吾之伯樂,千裏馬常有,伯樂難遇。”
布見眼前賈文和雙眼淚汪汪,因為激動過頭,跪在呂布身邊,表示自己並不責怪自己錯誤的判斷,還願意追隨自己至死,呂布終於放下最後的心。
曆史上世人都說賈詡是名毒士,為何稱賈文和是毒士?毒士:為保自己,寧可犧牲天下人,也可以引用曹操一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後人給毒士賈詡送了句詞:一計可以危邦,片言可以亂國,正賈詡之謂也
呂布不在意賈詡的自私自利性格,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裏麵,說句實話的,活得最長命的人,也就隻有賈詡這種人。別人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呂布不會去幹預別人的生存法則,幹預別人生存法則,就等於有意去破壞別人的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念等。呂布對於賈詡,隻需要的是一樣,大家以後必須捆在一條船上,老子捅穿了船底,你就得給老子補。
“文和,依你之見,我們可有辦法活著離開九原城?”
賈詡低頭思索了盞茶時間,然後抬頭用不好的眼神看著呂布,小心翼翼道:
“文和不才,隻剩下一個壞辦法,投降於匈奴人。”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賈詡很明顯是早就想好的了,而剛才之所以佯裝思索盞茶時間,是為了掩飾。呂布在聽賈詡說出此話時,聲音語調絲毫沒有變動,而且相當流利順暢,即是表明了他心中早已暗暗默念了不少次數。
“嗯,成為匈奴人的奴仆,確實是個壞法子。。。。。。”
“主公,遙想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成為吳王馬夫。。。。。”
呂布阻止了賈詡的勸說,布自然知道賈詡說出這個辦法,也是已經到了江郎才盡的時候了,也明白賈詡的勸說。(古代,對於名聲是十分之注重,像賈詡勸說做敵人奴仆來為存活的法子,根本就叫人去死更難以忍受。)
“停,你的辦法是壞法子,可我有比你好的法子。所以,這次還是聽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