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十年後的一個夜晚,再次看到成長的煩惱,我又笑了,是那種老友重逢般的笑,更是要有眼淚流出的感動!感慨萬千!
80年代,在我們眼裏,在我自已和眾多成長迷成長的歲月裏。因為80年代剛剛改革開放,我和很多這個片子的中國“成長迷”一樣,出生在一個物質上不寬裕,或者可以說物質貧乏,艱難度日但不缺溫飽的家庭。傑森一家,這個普通的一個大家庭,擁有一棟二層樓的漂亮大房子,開著時髦的私家汽車。和睦又和諧的一家,不同國度,不同教育孩子方式與自己父母家教截然不同。傑森一家兄弟姐妹間的情義,還有邁克的好友波納的“好哥們”對於那時的我和我們這些成長迷來說,都是一輩子也不可能擁有的夢想。
一直很奇怪,N年後,這部情景喜劇片還能給我發自內心的感動。該劇的結尾很感人,一部作品的開頭和結尾是最難製作好的,幾乎就像小說一樣,沒有什麼差別。特別是結尾,能不能激起人們回憶和印像,是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我個人很難說清為啥感動?我想每一個成長迷,可能都有一份感情。從這部片子中獲得的是那寶貴的親情,語言的幽默,教育方式的和諧,和對未來人生和生活的向往與感動吧。
記憶中,我想我最愛的是夏天。夏天兩個月的暑假自由活動,之所以義無反顧地熱愛夏天,那是因為有Mike可以看。暑假裏無論白天或晚上,我可以翹著腿坐在沙發上,或者鋪著席子,悠閑自得的躺在涼席上,偶爾整點小零食,手拿一瓶可口可樂,麵對著家裏唯一一台黑白17寸電視機前,然後等待某個Seavers出現。
很多時候,我一邊看的時候一邊腦子裏在尋思著,同一時間的上海市會有多少大人或孩子和我一樣樂嗬嗬的坐在電視機麵前。看邁克調皮搞怪,聰明滑頭,看凱蘿風趣幽默,看她如何出“膄”主意教本恩各種“歪門邪道”,看傑森如何係著圍裙拿著湯勺在廚房表演……
小時候不知道聖誕節是什麼樣的,火雞是什麼樣的,複活節又是什麼?那時候沒有互聯網,即使有,也是富人的專利,而對於我們這些窮人都是通過Seaver醫生家的生活而得知。對於《成長的煩惱》真的記憶深刻,而對於《星球大戰》《星際迷航》這類科幻大片也是紅極一時,可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到底有幾集?而《成長的煩惱》在每個暑假如期回歸,真的著實興奮和感動,百看不膩。
N年後,互聯網漸漸走入普通百姓家,又是掀起新一輪的收視熱潮。互聯網絡上關於《成長的煩惱》的討論熱火朝天。現實中,當最後一集的時候他們都哭了,他們如一家人一樣生活了七年,而吃完搬家的那塊匹薩後一切都結束了。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部電視劇的最後結局,我哭了。是離別的眼淚更是那份真摯感情讓我感動的流淚。空蕩蕩的客廳,傑森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匹薩餅,談笑中彼此回憶著往事的片段。然後,收拾好一切,依依不舍的退出這間伴隨他們多年,在他們人生中留下一段特殊成長歲月的‘大房子’。
家,人們都說家是溫暖的和諧的,家是人生的避風港灣。每當你在外風吹日曬,曆經風雨後可以回到家關上門,把一切關在外麵,可以對父母訴說別人的不是與自己的委屈,可以有哥哥和兄妹們的扶持與安慰,甚至是指導和效仿。直到有一天,我們卻對彼此要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