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人事天,莫若嗇。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①;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簡注】
①簡本:“早服”作“早備”。
莫知其極:一說:不知其底究。
【通譯】
管理百姓、改造自然,沒有比施政吝嗇更為妥當了。
隻有清明施政謹慎謀事,才能讓老百姓盡早佩服。盡早佩服就需要多多遵循自然規律。遵循規律就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無堅不克就不至於凡事非要等到終結時才明白。凡事早知道,就能夠使國家像一個國家。
有了治國之本,才可能長治久安。這就是根基牢固、永世景仰之道。
【解說】
本章要義:治民的長久之道在於簡政慎為。
老子的用世哲學是“無為自化”,治者無為,民眾自化。施政無為不是不為,而是慎為。
如何管理民眾、對待自然?老子提出了吝嗇施政的主張,也就是要簡政慎為。老子認為,治理民眾、改造自然沒有比吝嗇更好的了。因為隻有行政吝嗇,少造事端才能不擾民,讓民眾休養生息,才會取信於民。取信於民就需要不斷積累遵循自然規律的“德”行。隻要重視遵循自然規律,就沒有辦不好的事;無論做什麼就無需等到最後才知曉。因為,凡事早知其規律,就能夠治理好國家。有這個治國之本,就可以長治久安,就是根基牢固之道。
【點評】
治民唯嗇,是老子的治國之道。可見,老子論說無事以取天下之策、無為以化民之政、政悶以淳民之舉,絕非大多後人及諸多後學所理解、所詮釋的不為或無為,而是凡事要先認識規律,再遵循規律,慎重作為。
【啟示】
在人類發展的曆史進程中,必須處理好有所作為和有所不為的關係。有所不為比有所作為更難,因為人的能動性和內動力,以及自然乃至社會的被動性和無權性決定了有所作為比有所不為更容易。因此,隻有認識並處理好有所不為,人類才能更好地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