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尼泊爾之旅(1 / 3)

因為神秘人的出現,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我們決定立刻去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去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有兩種方法:出租車大約2000盧比,約人民幣240元;公共大巴要換乘三次,每段路程50盧比。據說尼泊爾的公共汽車條件差的驚人,司機甚至讓旅客坐到客車頂上的行李架上。

我們當然不敢冒這個險,寧願花了2000盧比(1元人民幣大約相當9盧比)包了一輛1975年的豐田皇冠轎車,從樟木駛往加德滿都。車子的發動機居然很有勁兒,但底盤的彈簧鬆鬆垮垮,感覺像是在坐過山車。尼泊爾的盤山公路質量很糟,不但窄,而且坑坑窪窪的,但是尼泊爾司機卻比西藏同行們膽大多了,一點不減速,真讓人提心吊膽。好在那個年輕司機放了一路的印度流行歌曲,很好聽,讓我忘記了危險。

尼泊爾和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都是行車靠左,因此方向盤在右邊。車裏因為當地灰塵大,顯得很髒,方向盤前放了一個佛龕,裏麵供者佛像,還有一個香爐,點著印度香,煙霧繚繞的。

一路上,我仔細觀察了一下路上的人。很多人的額頭上都點著紅點,女孩們都穿著鮮豔的衣服,準確的說應該是束胸、裙子再加上一件大大的紗巾,帶著鼻環,眼睛裏透著淡淡的憂鬱。

尼泊爾的氣候和四川成都有點象,太陽老是不出來,總感覺霧蒙蒙的。

尼泊爾沒有一條高速路,大篷車在崎嶇的山路上費力的爬行著。這裏的植物生長的更好,菩提樹很茂盛,綠油油的,難怪釋伽姆尼在那樣的樹下修行得道。

鄉間的房子都很漂亮,顏色非常豔麗,點綴在青山綠水當中,尼泊爾人民是熱愛生活的,無論是住所、服飾中,都是絢麗多彩的。車堵在路上時,旁邊會湧上很多小孩,照例黑黑的,用髒乎乎的小手拿著冰鎮礦泉水,嘴裏吆呼著“巴裏、巴裏”,可能是礦泉水的意思。還有就是頭頂著一個大盤子,上麵裝著黃瓜,如果你要,他會用刀從中間破開,然後灑上辣椒麵和鹽。尼泊爾人很喜歡吃這個,我們的司機一路上都在吃。

尼泊爾人基本上都能說英語,但聽起來怪聲怪氣的,孫文說他們的的英語有點象印度語。到了首都,孫文用英語向當地老人問路,老人說了幾句,做了個手勢,向前比畫著。孫文恭恭敬敬的向老人鞠了個躬,問老人能不能帶我們去,老人搖搖頭轉身走了。

孫文說:“我們跟著他走,他帶我們去。”

小胖說:“不對呀,他不是搖頭了嗎?應該是不帶我們去吧。”

孫文說:“他這搖頭就是同意了。在尼泊爾和印度,人們搖頭表示讚許或同意。”

我們幾個大覺古怪。孫文在路上和我們說了尼泊爾的奇特風俗。

尼泊爾人一般信奉印度教或佛教,他們以禮儀為重,慈悲為懷。所以他們見麵時一般也不握手,而是雙手合十。更奇怪的一點是,他們在交談中常用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否定。尼泊爾人視黃牛為“神”,將它比作“母親”,並規定為“國獸”。所以在那裏不得宰殺牛,忌食牛肉,也不用牛革製品。

說著說著,就了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了。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位於加德滿都河穀西北部,巴格馬提河和比興馬提河交彙處,四周群山環抱,到處蒼鬆翠柏,陽光燦爛,四季如春,素有“山中天堂”的美稱。加德滿都是一座擁有1000多年曆史的古老城市,它以精美的建築藝術、木石雕刻而成為尼泊爾古代文化的象征。尼泊爾曆代王朝在這裏修建了數目眾多的宮殿、廟宇、寶塔、殿堂、寺院等,在麵積不到7平方公裏的市中心有佛塔、廟宇250多座,全市有大小寺廟2700多座,真可謂“五步一廟、十步一庵”,因此,有人把這座城市稱為“寺廟之城”、“露天博物館”。

圍繞加德滿都這個名稱的來曆,當地流傳著許多有趣的傳說,其中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與加德滿都河穀有關,大意是這樣:遠古時代,加德滿都河穀是一個巨大的龍潭湖,人們為了生存,隻得棲息在河穀兩旁的高山上,行走十分不便。

孫文說,加德滿都還和我們中國的菩薩有關呢!我們幾個大為驚奇。孫文說,有一天中國五台山的文殊菩薩路經這裏,得知百姓疾苦,於是善心大發,揮起神劍,辟開一座大山,形成一個巨大的峽口,湖水沿峽穀傾瀉而出,形成一個富饒的穀地。於是,百姓歡天喜地,來到穀地,修建房屋,定居下來,形成城市,這便是加德滿都。人們為了感激文殊菩薩的恩德,便在斯瓦楊布山上修建了一座文殊菩薩廟,直到現在每年二月的春王節,許多當地百姓滿懷著虔誠的心情,來到文殊菩薩廟,敬獻香火,頂禮膜拜。

“文殊菩薩?”我們幾個哈哈大笑,沒想到尼泊爾的首都,還是我們中國的菩薩給他們開辟的。孫文說,中尼兩國毗鄰,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中國第一個赴尼泊爾的文化使者是晉代高僧法顯。後二百年,唐代高僧玄奘赴天竺取經,途徑尼泊爾朝拜了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地的蘭毗尼,公園645年歸國後,將沿途所見所聞寫出舉世名作《大唐西域記》。後來,後人根據這本書的的遊曆,改變成了名著《西遊記》。

我說:“我們這也算是來了場西遊記了。”

小胖說:“要是西遊記,那我可要當孫悟空!”

我說:“你小子最好也隻能算是個豬八戒。”

他說:“那這樣說,孫文算是孫悟空,你小子隻能算是假正經的唐三藏!”

我也苦笑著,這玄奘一千三百年前來赴天竺取經,途徑尼泊爾朝拜了佛祖釋加牟尼誕生地的蘭毗尼。我們幾個這次來朝拜什麼呢?

這是一個謎一樣的城市。如果你第一次來加都,想靠一張地圖走遍天下,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加都的路都是斜的,不像北京,那麼方方正正,正南正北走向。這些路大都也沒有名稱。當地人指路也不說路名,隻是用某個著名的建築物來作為地標。我們幾個下了出租車,就一下掉進了迷宮中。

加德滿都是個舊城,沒有多高大的建築物,到處是古舊的建築,還有隨處可見的廟宇。城內街道窄小,石頭馬路的兩旁聳立著搖搖欲墜的舊式紅磚樓,每家每戶的門窗上都能看到精美的木雕,沒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座印度廟或是佛堂。

有人把這座城市叫做萬廟之都,這裏到底有多少個廟呢?據說,他們大多信仰的印度教有3億多個神。加都的神像也多如牛毛,遍地開花。這在多如牛毛的寺廟裏,很容易讓遊客迷失其中。我們在街上走著,經常可以見到過路的人走累了,在一座神像前下腳步,花3秒鍾做個簡短祈禱,再敲一下說能帶來好運的銅鍾,喘口氣,然後繼續趕路。這是一座宗教之城,也是一座悠閑之城。

加都絕對是一個人和動物和諧並存的典範,不但天上的鴿子多如牛毛,而且地上的牛羊雞狗更是隨處可見,在大街上隨意溜達,和汽車分享道路,和行人分享街道,活得比人還自在。我們甚至在來時的路上看到了一隻猴子,出租車司機連忙刹車,任它大搖大擺地走過馬路。在這樣一個人和動物的和諧國家,每個人都是很和氣,走在路上,認識的、不認識的,見到我們都會微笑著打招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