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一會兒,用這句話來作開場白:“媽,我遇到了一個人……”
“哦!”喬母會意地點了點頭。
‘遇到’這個詞,聽起來仿佛是很平淡,輕描淡寫。但在某些時候,它卻有著深刻的含義——譬如說現在。以她對自己兒子的了解,她知道這個人的意義絕不會象表麵聽來的那樣清淺。如果真是無關緊要的人,他連提都不會提的。
兒子終於開竅了呢。
她有點高興,微笑著問,“然後呢?”
喬慧臣一看她嘴角的微笑就知道她多半已經想到喝兒媳婦茶那一段去了——在某一程度上,母子倆的聯想力不相上下。
“媽,”他無奈地驚破其美夢,“那個人是男的。”
喬母微笑一窒,心中咯噔一下。
為人父母的沒有人會對自己的兒女往同性戀那條道路上走而樂見其成。頑固的,深覺羞恥、抵死反對;開明的,談不上讚成,但會給予相當的支持。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正常的、為社會大眾認可和接受的家庭呢?
“哦……”有點明白兒子在煩惱什麼了。
喬母慢慢地,握著扶手,在對麵的涼椅上坐了下來。
心裏有點亂。
這個事情,不太好處理。
的確是要考慮得相當清楚才可以下判斷做決定。
她知道兒子一向很重視她的意見,所以她更要想清楚之後才能做出回答。
理了理思緒,喬母冷靜地想了很久。“……他對你很好嗎?”
喬慧臣默默點頭。
這一點是不能否認的。男人處在他那個地位,上趕著巴結他的人多的是,本來實在是沒有必要對他那麼好的。以前,還以為是出於補償心理,現在才知道,原來是因為他喜歡他。
“媽,你知道我不是……”雖然從來也沒有喜歡過誰,從來也沒有對誰動過心,甚至也根本沒有過‘未來的伴侶一定要是女人’這種想法,但他的確沒想過有朝一日要往另一條崎嶇的道路上走。
自己應該是個很正常的男人才對,但為什麼從刑鋒說了那樣的話之後腦子裏有時候也會有‘如果是和那個人的話……’這種僥幸的念頭呢?
跟那個人在一起,其實也是很開心的。
吃過晚飯,兩人一起玩遊戲。他坐在電腦桌前,刑鋒捧著手提半坐在沙發上。他被人堵著殺經驗的時候,男人一邊提著刀飛快地趕過來,一邊用戲謔的語氣提高聲音問‘要不要哥哥救你?’
不玩遊戲的時候呢,兩個人會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天南地北雅俗共賞。男人其實也是很好的聊天對象,往往他隻要說了上半句,刑鋒就知道接下來的下半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默契的呢?
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男人從來都沒有用‘發神經’這樣的詞來形容過他,隻會用一種又笑又歎的眼光看著他。以前,沒往心裏去,現在才知道,那種眼光——叫寵溺。
他是真的很喜歡自己吧……
靜靜聽著兒子細細地、慢慢地,訴說著他和那個叫刑鋒的男人之間的點點滴滴,喬母的心思漸漸鬆動。
她是一個感情豐富、心思細膩的女人,這樣的女人對愛情往往有著十分的憧憬和渴望。她希望有人寵,有人疼,有人理解她的心思,有著共同的追求,既是伴侶,也是知音——但很可惜,年輕時的夢想並未成真,她嫁的人並不是這樣。
喬慧臣的父親是一個好人,盡他最大的能力來照顧妻兒。但這種照顧,隻限於豐衣足食,生活方麵的。至於感情和心理,那種相對來說虛無飄緲的東西,他根本就沒有想過。
舉一個例子:對於喬慧臣的遲遲不婚,喬父深覺納悶。私底下和妻子說起來隻會覺得很奇怪,“明明那麼小就會說喜歡女生,怎麼長大之後反而又不著急了呢?”
——根本就沒想到什麼童年陰影心理創傷之類的問題。
和這樣一個人生活了三十年,喬母心中也是有遺憾的。她知道在人世一趟,要想遇見一個真的理解自己、懂自己而且又有緣相守的人其實相當不容易。而喬慧臣,三歲時看《王子複仇記》就會看得流淚,那時她就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完全繼承了她感情細膩豐富的一麵。這樣的人很注重心靈和精神層麵上的追求,柴米油鹽的現實生活不能滿足他,如果純粹隻是為了年紀老大組織家庭就讓他和一個女人結婚從此為生活奔波,每天掙紮在尿布與奶瓶之間——這樣的日子,可想而知是絕對不會幸福的。
她隻有這麼一個孩子,她希望他能夠真的幸福。
喬慧臣和母親的一番談話,除了兩個當事人沒有人知道其具體內容。
在談完話的第二天,他搭上了去重慶的車。
三月天,豔陽高照。
他和刑鋒坐在咖啡廳裏,透過透明的玻璃牆看著牆外熙熙攘攘的路人。廳裏人不多,有抒情的流行歌曲緩緩從音箱裏流泄出來。
這是最後的攤牌時刻。
男人扯了扯嘴角,收回視線,掩飾地喝一口咖啡。
等待發落的日子相當難熬,有時候他後悔把主動權交到喬慧臣手上。知道他一定會考慮,考慮得越清楚,越會打退堂鼓。畢竟同性戀代表的是一條相當難走的路,多數時候不能見光。喬慧臣那麼怕麻煩的人會舍易就難嗎?結果應該是不喻自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