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快地用右手修長的食指在空中上下撥動,如彈弄古琴一般,塞恩斯隔空將玄奧的法陣組合解開。耀眼的光輝一閃即逝,原本是用來拖延將破壞者,激發自動防禦的,可惜被阻絕了,是塞恩斯的左手,在空中擺出一個提起木偶的姿勢,將空間中的元素粒子阻絕了。
元素粒子是一種奇怪的存在。沒有標準的物態,明明相互之間間隙極小,幾乎可以達到固態,卻總是融在其它物質,尤其是空氣之中不顯露任何性質。
然而倘若魔法師操控著某種,或某幾種粒子,它們就會快速構造出對應的物質形態。當魔法完成後,元素粒子散開,但造成的效果——如火元素的燃燒,水元素的冰晶等,仍然在繼續生效。元素粒子本身的數量質量等完全不變。
由於元素粒子數量不變,卻能形成各種物質。那麼在某種程度上,物質和能量就憑空出現了。
然而在大街上隨便找出找出一個初中生,都知道物質和能量不會憑空出現與消失,雖然初中生不那麼好找……
這是塞恩斯的幾大謎題之一,不過他目前無心研究。隨著魔法的結束,古精靈字母如同重新被書寫一般,逐漸回到了它們原本的位置。
果然古精靈極其講究華麗地使用魔法。試想,當年的教皇每一次打開這個本子,都會有這麼一個過場動畫一般的情節出現,把原本隻在小說中出現的情節重複書寫,無論誰都會厭煩了吧。
控製風粒子產生微小的氣壓的變化,將封麵翻過,從書寫的各式上可以辨析出這是一本研究性筆記,古精靈對各種文體的格式都有詳盡的要求。至於為什麼不動手翻開,應該是擔心還有不在封麵的防禦法陣。
筆記是關於魔法的,可以確定的是時間應該在東征之後,類似將教皇該時間段的研究成果分類後逐條列出,像書一樣。有許多關於魔法的使用的方法,是塞恩斯從未想到過的,畢竟不是本土的人,也沒有古精靈數百年的研究作為基礎。
即使是一本不厚的筆記,也能窺見曾經古精靈魔法的繁榮。太多人隻關注古精靈遺跡中的財富,卻無人問津從中依稀分辨出的文化的光芒。
從教皇隨手提到的“粒子為單位的寬度的魔法陣組合構造的非圓形魔法陣”的遐想中回過神來,塞恩斯繼續翻到“下一章”,終於找到了,對所謂神明降下的法杖的記載與研究,單獨列出了一章,叫做神諭,篇幅極少,不過本來這個筆記本也不大,寥寥數十頁,古精靈不喜歡做研究。
塔蘭特想得挺像的嘛。塞恩斯想。他於是用空氣粒子和光粒子製造出一個放大鏡,並且用光粒子在上麵筆記。這樣就不會破壞這個本子了,因為筆記並沒有真正在它上麵。
“憑借我接近百年對魔法的研究,第一眼就發現這個家夥絕對不一般。其中蘊含的不像那些附上法陣的物品中的活躍元素,更像是好不容易觀測到的,產生瞬間就變化為各個元素的,被我稱為‘上帝元素’的元素,或者說,這個家夥根本不算元素,更像“能”的本源。”
這裏的活躍元素就指正在構成魔法的元素粒子。先前提到過,沒有**控著形成魔法的元素粒子,像沉睡,甚至休克了一樣。
以古精靈的寫作的華麗,開頭的幾段應該是渲染的,甚至研究報告一類文章也是如此。塞恩斯於是快速瀏覽下麵的文字,直接劃去了幾段,將那裏的光線吸收,看起來就像被黑墨水潑了一遍一樣。
“果然如此,使用這個法杖施法時,會產生上帝元素並迅速分裂。分裂出來的元素作為主導,使魔法更凝練,甚至還有點像一種新的結構。而且無論原本什麼結構的魔法,結構都會趨向同一個結構,隻是趨向的程度不同而已。這個結構尚未被我破解,希望之後能完成。”
魔法的結構是魔法師們一代代從自然與野獸中學到的,甚至有天才從星的排布中也能得到靈感。但實際上,魔法結構還是比較單調的,隻是前幾代魔法師發現結構的故事流傳下來,造成了一個假象而已。因此,一個新的結構就代表著魔法的又一步邁進。
“刻意放緩了祭壇的修建,研究的時間應該會更充沛了。沒想到這個法杖也有一個沉睡的器靈,我還猜想過這是天使一類的靈魂。不過將它喚醒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應該是被神明囚禁的靈魂,但完全套不到任何信息。白費了我那麼多材料,那些東西即使讓一個教皇拿出來也有些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