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計劃雖好,卻終於是上天不佑,雁門城一次又一次的看似不保,可最終卻依然還是在楊廣的手中。
他輸了,這一次,他輸了太多。南下雁門,雖然殲滅了大隋二十萬大軍,可是隋國隻是傷了些無所,並未傷及根本。可是自己卻付出了太大的代價,三十萬南下大軍,眼下雁門城下隻剩下了五萬,馬邑和定襄還有兩萬人。這一戰,草原戰死留在中原者二十三萬人。真正傷了根本的是自己,草原突厥才是真正的輸家。
眼下鐵勒三族大舉進攻草原,在主力大軍南下的情況下,草原肯定更是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但是那三族並不是他此刻最擔心的,他真正心中充滿擔憂的還是南麵的隋朝。
打蛇不死,這才是真正致命的。雖然殲滅了隋軍二十萬精銳,還將楊廣弄的灰頭土臉,但是卻也已經徹底將隋國皇帝楊廣激怒。楊廣的實力還在,但是草原的實力卻是大損,如果楊廣這次卷土反攻草原,始畢可汗不知道要如何應對。也許這將是草原最大的一次危機,他沒有想到,隱忍了十六年,草原人才殺入中原。可是卻是撞的渾身是傷,十六年的隱忍積聚全都化為了流水,從此以後,突厥連懾服周邊三族的實力都已經失去,更別提將麵對著充滿著無邊怒火的中原隋國。
午後時分,雁門的南麵煙塵滾滾,一路大軍奔騰而來。當先一杆大大的隋字大旗迎風招展,緊跟著就是一麵楊字大旗。這路兵馬正是遼王楊暕的崞縣三萬人馬。
那日楊廣從北返回雁門,立即派了楊暕帶著董純、魚俱羅、吐萬緒三員老將跟隨他南下雁門各城召集兵馬加雁門,加強防守。哪料到他剛剛招募了三萬兵馬,那邊雁門就已經被突厥大軍圍住,連他的三萬人馬都被突厥人的一萬兵馬圍住。
雖然楊暕有三萬人馬,而且身邊還有大隋一等一的三位當世名將。可是崞縣城中的三萬兵馬,卻隻有不到萬人是府兵,其餘的都是從各縣中緊急募集的強壯百姓,根本就不是兵員。用這些人出城去和突厥人的萬餘精銳騎兵野戰,不等他們趕到雁門,就已經被突厥人殲滅了。
所以最後在董純等人的商議下,還是留在了崞縣,堅守雁門。直到圍城的突厥人撤離了半天之後,他們才敢率軍北上。要不是魚俱羅等三將堅持,按楊暕的意思,怎麼也得再看看才肯出城的。
當這三萬人馬趕到雁門城下,看到雁門城下那些突厥人都還沒有來的及處理的遍地屍體,和那被強攻了近月,損毀處處的雁門雄城之時,全都驚訝的說不出話來。誰也沒有想到,雁門城居然會是如此慘樣。
楊暕的三萬兵馬一入雁門城,裴蘊已經馬上趕到城下,二話不說,就讓他們把軍中所帶的糧草馬上拿出來。聽到城中都斷了數日糧食,這幾日隻能以樹葉充饑之時,連董純這樣的老將都驚的無以複加。
楊廣看到遼王楊暕和董純四人時,眼中閃過一片激動。
“遼王來的正好,朕現在立即下令,命你們率所部三萬兵馬立即追擊突厥人。”楊廣迫不及待的道,“不,突厥人有五萬人,你們三萬人不是他們的對手。朕再下令,讓李世民、宇文化及、司馬德堪三人統城中剩下八千將士,立即與你們一起,馬上追擊突厥人。”
董純大驚失色,自己所帶的這些人都是什麼路數他自然清楚,而城中的這剩下八千人馬是個什麼情況他也清楚。眼下突厥人雖然還剩下五萬多人馬,可突厥人那都是馬背民族,出城去和他們野戰,還是以少擊多,那豈有勝利的可能?
“陛下,突厥人雖然撤走,可是卻是主動撤退,他們走時兵馬都有井然有育有序,我們冒然出城去追擊,隻怕反而會中了始畢的詭計。陛下,要報仇攻突厥人,早晚有機會,等到休整好了,陛下再調集大軍進攻草原也不遲啊?”
楊廣搖頭,一把抓著遼王楊暕的手低聲咆哮道,“阿史那。咄吉上次攻城之時,曾經一度占領了西城門,他派出了一隊人馬,趁機混入城中,擄走了你母後與太子楊杲。現在,朕要你立即率兵馬追擊始畢那狗賊,無論如何也要救回你母後與皇弟。快去,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將你母後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