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8章 半壁江山(1 / 3)

真是山中隻一日,世上已千年。

陳克複去了一趟草原,再回到遼東之時,沒想到中原天下已經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他手中拿著那份折子,卻感覺似有千斤重,心中長中一口氣,他忍不住再一次仔細的閱讀這份情報,並且將其中的一條條紛亂的信息,試圖理出頭緒。

楊廣與始畢可汗雁門大戰,始畢三十萬大軍,最後撤走者不過七萬人馬,傷亡慘重。而楊廣同樣好不到哪去,身為中原天子,卻被草原胡虜圍在雁門近月。身邊的十五萬精銳禁衛軍,最後死的隻剩下了八千。除了十五萬禁衛,還有定襄、馬邑、雁門三郡的三萬隋軍府兵也都陣亡。楊廣折扣了整整十八萬人馬,比始畢的人少死了一點而已,但是天朝皇帝的尊嚴威信卻從此掃地。

始畢率殘部退返雁門,隋朝的勤王大軍也趕到。遼王楊暕擁兵三萬,太原李淵擁河東兵十萬,河北裴仁基統河北兵十萬,關隴長安的衛文升統關中兵六萬,江淮王世充統江淮兵十萬。其餘各地趕到的兵馬加起來還有近十萬之數,隋朝的大半兵馬全都彙聚在了河東。

而如今,楊廣中風癱瘓且昏迷未醒,皇後與太子被突厥人擄走。朝廷隨駕大臣們,與率兵趕到勤王的統兵大帥們,卻並沒有依照楊廣中風前的計劃,出兵草原,救回皇後太子,反而是內部起了爭端。

遼王楊暕得到虞世基及眾多隋駕大臣們支持,一力要求返回洛陽。

而宇文化及、衛文升等關隴貴族出身的大臣,卻一力要求回長安。兩派人馬互不相讓,最後反而是李淵從中插了一腳,讓雙方都同意先返回太原,如今大軍已至太原。雖然眾大臣一致要求那些勤王的兵馬各回地方,但是除了少數一兩支小兵馬原地返回外,太原城如今已經聚集了近五十萬人馬,各派各懷私心。但是隨著楊廣的傷勢越來越重,太原城中,各派已經從暗鬥變成了明爭。

遼王楊暕手中擁兵三萬,又有魚俱羅、吐萬緒、董純等老將支持。隨駕大臣之中,虞世基、裴蘊等楊廣後來的那些新貴,基本上已經倒向了遼王一派。加上還有河北兵的統帥裴仁基,賜姓楊的河北軍副帥義臣,以及禁衛軍中的右翊衛大將軍司馬德堪,驍果軍兼黑衣鐵衛的統領皇族楊武等實力派的支持,如今的遼王已經成了太原城中的最大一派。

而關隴世族們眼下勢力同樣不弱,基本上關隴出身的文武,都屬於這一勢力。其中又以長安留守衛文升,左翊衛大將軍宇文化及為首。他們手中同樣有兵馬近十萬人。而且這些人的背後,還站著勢力雄厚的關隴世家集團。就連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目前也隱隱有傾向於他們的意思。

除了這洛陽和長安兩派之外,太原城中還有一股力量仿佛是選擇了站在中間,這其中就包括了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江都留守江淮軍統帥王世充。這兩人李淵似乎傾向長安派,王世充似乎傾向洛陽派。但是實際上,兩派如今都在拚命拉攏他們二人,但是到現在為止,這兩個各統兵十萬的重臣,卻依然還站在牆頭上觀望。

當陳克複看到這裏的時候,也不由的對這太原的局勢感心驚了。如果楊廣這次不死,且能醒來,說不定太原的局勢還能得到控製。但是如果楊廣就這麼死了,這太原估計就得如一個火藥桶一般的爆炸了。隻是太原城中,如今聚集了太多的老狐狸,沒有一個簡單的人物,最後誰笑到最後還真是一個未知之數。特別是李淵和王世充,陳克複可是知道原本的曆史中,最後這兩人可都是三分天下時的梟雄。

而隨著天下兵馬紛紛聚集在太原,不肯回到地方。中原局勢也是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首先就是江南防守空虛,先後失去了來護兒與王世充這兩支大軍,在江南會的發動下。整個江淮嶺南江表一帶已經完全叛亂,大隋唯一還保有的力量,也隻剩下了如今退守到江都的楊善會和楊士弘與陳棱三人的五萬朝廷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