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結果不公舉子憤不平 真相清淅將軍(2 / 3)

“這是第四次,開始兩次次來看榜,對入選的進士心服口服,覺得應該努力學習,發奮讀書。上次看榜之後,心中有些不服,許多人的學問明明不怎樣,卻上了皇榜。這次看榜後心灰意冷,朝廷選人不再論才學而是論關係。這榜上之人,沒有一個是知名的學識淵博之人,全是達官貴人的子嗣。”

官員看著嚴莊,張張嘴想說什麼,但又沒有說出來,既沒有反駁,也沒有讚同,走上前去用手拍拍他的肩膀。

看樣子也讚同嚴莊的說法。但作為朝廷的命官,他不能在井市之中妄議朝政,隻能用肢體語言表達。

看皇榜的人群中走出一個衣著鮮亮的大胖子,此人十分粗獷,一臉的胡子,一看就知道是個胡人。

京城中胡商很多,他們認為這人是來京城做生意的胡人。因此,他在旁邊聽了多時,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這時他挺著大肚子,走過來對那高大官員說道:“崔大人,這京城裏發生的事,你也有責任哪。”

幾個人同時看著他,不知所以,楞在那裏。

那人笑著對顏泉明等人說道:“你們找對人了,這位是長安縣令崔光遠,長安城的事他也能管。”

崔光遠十分震驚,呆了半天才說話:“安將軍這身打扮,我都認不出來了。什麼時候進京的,皇上知道嗎?你一個人在井市上轉悠多危險,有什麼不測,我可擔待不起呀?我這個長安縣令,主要職責就是長安城的治安,大人物出事,說不定腦袋都要掉。你行行好到朝廷的驛站去,我這就派人送你去。”

這人就是安祿山,他對崔光遠說道:“你不用怕,是皇上批準我來的。前幾天皇上招我進京,這些天陪同皇上住在華清池。雖然每天都是歌舞音樂,但我是胡人,領悟不了漢人的文化。聽說今天要張榜出示今年科考選中的進士,覺得很新鮮,便向皇上請了假,到長安城看看熱鬧。皇上讓高力士拿一套便服給我,隻準我穿便服進城,這正合我意。高興的換上,騎著快馬進了長安城。我站在皇榜前麵聽到看皇榜的舉子議論紛紛,緊接著來了一隊禦林軍,這裏麵是不是有問題啊?”

顏泉明說道:“你是誰啊?在華清池陪皇上,如果從社稷著想,就為我們這些學子鳴不平。”

安祿山說道:“我雖然沒有高深的中原文學修養,但也是善於學習之人,我會說九國語言,雖然不精通,但都能懂。你能做到嗎?”

崔光遠說道:“這位是平盧軍節度使,掌管一方軍政大權的封疆大吏安祿山,有名的常勝將軍。”

顏泉明說道:“節度使對朝廷的法典應該熟悉,知道科考的要求是公平競爭,現在選擇的人,水平不高,這次科考裏麵一定有問題,請節度使大人為我們作主。”

聽了顏泉明、嚴莊的訴說之後,更進一步證實了安祿山的判斷。他對對顏泉明說道:“年輕人血氣方剛,遇上不平之事敢於出頭,有闖勁。如果能沉著一些就更好了,不能太衝動,越是心急的事情,越要冷靜對應,那樣才有好的效果。”

顏泉明有些臉紅,安祿山掃視幾人繼續說道:“妄論朝政,按律法應該治罪,但你們向長安縣令反映情況,就算不得妄論朝政,但反映的問題必須屬實。崔縣令,這是你的轄區之內,你就按照朝廷的法典辦理吧。”

崔光遠說道:“安將軍遠在邊關,怎麼會認識我這個不起眼的縣令的呢?你就饒了我吧,這事我無能為力。”

安祿山說道:“我上次到京城向皇上彙報工作,上朝的時候,皇上向我介紹了所有上朝的官員,長安縣令那次也上朝了吧,你不記得了嗎?”

崔光遠說道:“那次你是主角,我當然認識安將軍。但是安將軍能認識下官確實不易,上朝的五品官多如牛毛,隻不過集體見一次麵,你能記住我,確有過人之處。可是安將軍,現在你是在為難我了,我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縣令,根本見不到皇上,向皇上遞折子要經過宰相府,出了這種事,我也沒辦法向皇上報告呀。”

安祿山沒有理會崔光遠,對幾個舉子說道:“你們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

“我們拿腦袋擔保,絕對真實。”幾人異口同聲的說。

安祿山點點頭,對崔光遠說道:“崔大人,這是你的事,你處理吧。”

崔光遠看看眾人,又回頭看安祿山的表情,安祿山將頭轉向一邊,觀看站崗的士兵。

崔光遠確實感到為難,朝廷將禁軍都派來了,證明宰相府知道這事。如果據實向皇帝遞奏折,這奏折不但到不了皇上的手中,自己很快就要進入大牢。

如果不向朝廷反映,這幾個舉子在這裏妄自議論朝政,就應該治罪。

但是這些人說的又是實事,他們肯定不服。對立起來,就會將事件擴大。皇上知道後定要追查,那些大官要員就會將所有責任推到他的身上,將他當作犧牲品來平息舉子們的怒潮。他受冤不說,還要落得個亂臣賊子的罵名。

因此上他現在能做的隻能是息事寧人,不讓事態進一步擴大,最好能將這幾個人忽悠過去。

他雙手一攤,微笑著說道:“皇榜已經出了,已經既成事實,誰敢更改聖旨呢?我知道你們受了委屈,但是就算是憑文章錄取,你們敢說就一定能被選中嗎?畢竟是上萬人參加的考試,那些國子監的學子文采不會比你們差吧,他們中很多有才能的人不是一樣沒有被選中,他們都安安心心的等待朝廷任職。你們回到各自的郡縣,地方主官一定會安排你們的差事。平平安安有碗飯吃比什麼都好,要是對立起來,說不定會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的。”

顏泉明還想說話,程仕信用眼神製止了他,幾個人都知道安祿山是平盧軍節度使,掌管東北邊防的軍政大權,是朝廷中很有分量的人物。他們沒有吱聲,等待這位大官的發話。

安祿山從崔光遠的話中證實了這些舉子的議論是實事,他想博取唐玄宗更進一步的信任,告發這次考試作弊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他遠在邊關,手中有兵權,不怕得罪朝廷中人。但如果沒有搞準,受到朝中大臣的群起而攻之,也可能丟掉節度使的頭銜。

他一直在觀察皇上,探測皇上的真實心意。他知道唐玄宗不是一個昏庸無道的皇帝,雖然將大權交給了李林甫,但另一方麵也派人對李林甫進行監督,希望他按照唐朝的法律規規矩矩辦事。隻要證據確鑿,唐玄宗就會對他另眼相看,對他的信任就會更深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