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受過愛情傷害的人,如果不能擺正心態,就會把愛情看做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更不用說去積極地追求了。
這幾種現象,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發生,情緒倦怠都是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情緒。
感情中一旦湧入倦怠的情緒,生活便會十分苦惱和不幸。
倦態情緒讓人類的生活充滿苦惱,常常會出現神經衰弱、敏感、毫無興趣。想擺脫這種情緒,非要解決人性的弱點不可。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肉和骨頭都屬於狗愛吃的食物,兩者比較起來,狗肯定更喜歡吃肉。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經過研究發現,骨頭和肉比較起來,狗更青睞於骨頭。
第一次,將肉和骨頭同時放在狗的麵前,狗對肉隻有三分鍾的熱度,三分鍾過後,狗會對肉敬而遠之,將精力放在骨頭上麵;
第二次,將肉和骨頭同時放在狗的麵前,狗將注意力全部放在骨頭上,並樂此不疲地啃咬著,直到骨頭被小狗啃咬殆盡。在這個過程中,狗對肉連看都不看一眼。
此後的幾次試驗,小狗依舊對骨頭感興趣,這充分證明了“能讓狗永遠感興趣的隻有骨頭”。
醫治倦怠最好的辦法是:首先必須完全明白倦怠產生的原因,從根本上去著手。以工作為例:
對工作倦怠是最常見的現象,為解決倦怠現象,很多人選擇更換工作。理智地想一想,換工作並不是解決之道。當然,當工作出現厭倦期時,換工作也許能一時解決問題,可當新工作又出現了倦怠時又該怎麼辦呢?
根據研究,職場發展以13年為一個周期,5年時間會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績,8年磨煉才能成為成熟的職業人士。要實現這種轉變,轉換思維才是關鍵,轉換思維才能保持職業的“新鮮”。
人比狗挑剔,狗能夠做到永遠對骨頭感興趣,人卻不能。即便人找到了那根“骨頭”,也無法做到永遠感興趣。為此,人可以轉換思維去代替“骨頭”。
克服倦怠情緒,需要靜心沉潛下去。人性就像菩薩用柳枝蘸仙水那樣,一點點就夠了,一多就泛濫了。
要真正解決心理上的倦怠,隻有“感情再塑造”一種方法,否則人一旦發生精神、神經的崩潰,到那個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關於感情再塑造,以下幾種建議也許能有一些幫助:
1.當出現倦怠感的時候,需要重新找到當初的感覺,重現自己當初的新鮮感。與此同時,也可以對自己說一些有新鮮感的詞語,比如今天又是嶄新的一天,又會遇到很多不同的事情,等等。
2.學會勞逸結合,學會放鬆。人的倦怠感是因為一成不變的機械化模式導致的,要適當地參加一些沒有參加過的活動,幫助自己減壓。
3.要養成自我突破的習慣,常常挑戰自我,別人還沒有要求你改變,你自己就已經在那裏日新月異地求變了,在倦怠感到來之前求變。
4.找到歸屬感,在眾多場所中,家是一個極少出現倦怠感的地方,因為家屬於歸屬地。在生活、工作中,找到歸屬感,如果處處都能找到歸屬感,那感情必將如同蔬菜一般保持美好和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