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嚴謹是世界聞名的,德國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規律讓人羨慕。相比於國內的挑燈夜戰和廢寢忘食、加班加點的現象,德國人從來不存在。然而,國人如此努力,卻在學術、技術方麵差距越拉越大?究竟是輸在哪裏了呢?
◎中國人對待工作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神情,對工作抱著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又不舍的態度,將工作放在“雞肋”的位置上。很少有人將工作視為為之奮鬥的事業,僅僅把工作當成飯碗,工作就是為了吃飯!
◎不甘願的工作也能交換薪水,但富於激情的事業才能創造價值;工作可能很辛苦,但事業一定很快樂。
◎“貧窮,不是上帝的意願”,總有一種辦法能有效地去補救,除非他自己不想補救,對那些隻為麵包而工作的人,同樣可以尋找其他嗜好的副業。
德國人的工作是最讓人羨慕的。
德國人的嚴謹是世界聞名的,德國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規律讓人羨慕。相比於國內的挑燈夜戰和廢寢忘食、加班加點的現象,德國人從來不存在。然而,國人如此努力,卻在學術、技術方麵差距越拉越大?究竟是輸在哪裏了呢?
德國人從不在疲憊時工作,往往以最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激情、精力、時效等這些不為人們注意的“小動作”在德國隨處可見,正因為這些細節無形中幫助德國達到今天的世界地位:歐洲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歐洲商業和製造業的中心,是國際展覽中心和國際會議中心,每年至少有5萬個會議在這裏召開。
德國人工作時精神愉快,每一小時的工作都有一個小時的滿意,不妄求盡善盡美。德國人知道天下沒有人能夠達到至善的目標,可是每天依舊愉悅地、勤懇地工作,他知道盡管達不到至善,但會距離至善的目標越來越近。在工作中培養自信心、責任心,時時刻刻追求新發展。
德國人正是因為對工作產生這樣的興趣,生活才變得有價值,有意義,這是加班、疲勞夜戰所達不到的境界。
然而,中國人對待工作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神情,對工作抱著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又不舍的態度,將工作放在“雞助”的位置上。很少有人將工作視為為之奮鬥的事業,僅僅把工作當成飯碗,工作就是為了吃飯!
卡耐基在演講中,這樣說道:
工作有兩種,低級的工作和高級的工作!低級的工作——它僅僅是我們取得生活來源的社會活動;但我們要實現人生目標的高級的工作——指個人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係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性活動。低級的工作是階段性的,而高級的工作卻是終生的。
高級的工作並非一定是多麼高薪、多麼先進的行業。工作的高級與低級,完全並且隻取決於你的態度。
無數的事實告誡我們,不同工作態度的人,一定會得到不同的未來!你把工作視為珍寶,工作也會反饋給你同樣珍貴的明天,你把工作視為雞肋,工作自然也隻會給你渾渾噩噩的每一天!因為懷著“高級工作態度”的人則總是力求完美,努力做到最好,而那些懷著“低級工作態度”的人則總是敷衍了事,是出於無奈不得已而為之。
卡內基的名字人人皆知,卻很少有人知道安德裏亞。卡內基在自傳中說道:
安德裏亞對待工作,就像兒時玩遊戲一樣。他的工作態度和方法,讓我懷疑,兒童時代的安德裏亞,最早產生的欲望就是工作。很多時候,兒時的欲望指示著人的前進方向,從中可以知道一個人所喜歡做的是什麼。安德裏亞就是這樣,兒時的欲望儼然就是工作,有益於社會和自己的工作,不管多大的艱難,他都會一直堅持做下去,最終解決、克服一個個難題。
安德裏亞出身貧困窮苦的家庭,很早就輟學了,靠做些零工維持生活。
退學之後,他像其他沒學上的孩子一樣在山村做了馬夫。在別人看來,這簡直是為了生計不得已而為之的苦差事,每天休息的時候神采奕奕,工作的時候卻愁眉不展,一副心不甘情不願的樣子。但是安德裏亞並沒有灰心喪氣,更沒有自暴自棄,他堅信隻要把工作當成一種事業來對待,勤勉做事,學好本事,就不怕沒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