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楊昔出門,她大吃一驚,她看到張無忌竟然站在門口如同門神一般。兩隻眼睛一動不動的看著她“媽媽”的畫像。這時楊昔推了推張無忌說道:張教主你沒事吧。張無忌“醒”了過來,問道楊昔:這是!?我剛才聽見你叫他“媽媽”?楊昔說道:沒啥。這隻是我舅母的畫像,我一直叫他媽媽的。張教主來找小女子所為何事?張無忌笑道:如今無忌也不是教主。姑娘不必拘禮。如若不棄。姑娘可直呼無忌大名。今天朕找姑娘實是有要事想請教姑娘。楊昔也淡淡笑道:無忌你如今已經是皇上了。天下之事還不是你說了算,怎麼還要請教我這個小女子?張無忌大笑道:楊姑娘說笑了。無忌也不過一凡夫俗子。這天下大事還有諸多不明。今天有幾個問題想鬥膽請教姑娘。楊昔說道:無忌請講。張無忌淡淡道:如今朕業已稱帝,隻想為百姓造福。為天主盡忠。可是現如今東有朱元璋,虎視眈眈。西有陳友諒,不懷好意。無忌想要成大業。必先消滅朱陳。可是陳友諒有五擋頭相助,實力強悍。朱元璋更是不得了,文有劉伯溫,智可定天下。武有徐達常遇春,勇可安邦。無忌感覺前途甚是艱難。請姑娘指點迷津,無忌該何去何從?
楊昔笑道:無忌你愛民之心,這我很久以前就看出來了。讓你得天下實為最上上之選。夫欲成大事者,必先以人為本。故小女子拙見,想要成大事,人才是第一位。科舉製度實行已久。有其利者,然弊大於利。但要一舉廢科舉談何容易。陛下可設立太學院,夫科舉中榜者可進入太學深造。唯有太學出來的士子通過吏部考核方可入仕。如此國皆人才,何愁大業不興?政之根本,以法為先。無法則國不治。曆代君王,皆實行獨裁。權之所在,可以無法無天。故國幾千年積貧積弱。乃至於西方英吉利,法蘭西等國,都已超我國。故小女子以為。陛下當實行君主立憲製。陛下製定一部憲法。以憲為綱,以法為本。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誠如是。國可大治,民可久安。欲打敗陳友諒,朱元璋。必須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根本。朱元璋海軍已發展的相當具有規模。現在海上誠不可與之爭鋒。陛下的陸軍,在三國中屬最強。十字軍,聖火軍的編製也是三國最佳配置。但陛下在海軍方麵卻遠遠沒法和朱元璋相提並論。陛下當以重金發展海軍。適時海陸並發,朱元璋必滅。而且,容我一言。陛下可發展一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強大的軍隊!空軍!也就是人駕駛機械從天上攻擊敵人,陛下若能有這支軍隊,不僅可以消滅陳友諒朱元璋,更可以橫掃天下。張無忌聽罷大驚。說道:楊姑娘一言,令朕茅塞頓開。無忌今日也有一言送給楊姑娘。楊昔笑道:無忌請講。張無忌淡淡說道:我想楊姑娘的故鄉並不是這活死人墓。上海才當是楊姑娘的故鄉。無忌也有爸爸。巧的是無忌的爸爸也姓楊。說罷揚長而去。留下一臉錯愕的楊昔。
楊昔不敢置信的奔回媽媽的畫像前,喃喃的說道:媽媽,怎麼會這樣?難道這張無忌會是他?不可能的啊!與此同時,張無忌也大傷腦經:如此看來,這楊昔多半就是君玉了,可是她怎麼會出現在這?命運總是那麼巧合。有緣的人終究會走到一起。張無忌和楊昔的姻緣是前世就決定了。他們必將走到一起。
回到京城後,張無忌久久不能平靜。連他如花似玉的四位紅顏知已都顧不上就一門心思撲在朝政上。張無忌把古墓學來的那三大方針全麵的施行下去。這三大方針收效顯著。僅一年時間就讓張無忌遠遠的甩開了陳友諒,國力上已超過朱元璋。
西安城中陳友諒久久不能平靜。張無忌一年的時間就發展的如此強盛讓陳友諒頗感不安。陳友諒和張無忌是世仇。如果張無忌要滅兩個國家。首當其衝的就是陳友諒。這日,陳友諒召來郎中四商議該何去何從?
郎中四說道:陛下,依臣愚見。如今張無忌勢力如此之大。我等誠然不能與之爭鋒。如今之計我等隻有效法三國時期劉備。聯合朱元璋,共同抵抗張無忌。陳友諒說道:丞相所言,我豈能沒有想到。隻是我等與朱元璋素無瓜葛,朱元璋怎肯相助我等。郎中四說道:朱元璋豈能不懂唇亡齒寒?若陛下滅亡,接下來就是他朱元璋。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道理朱元璋還是懂的。隻不過還差一些因素。我想這事的關鍵就在皇後娘娘身上!陳友諒大驚:佩瑤?千萬別讓佩瑤牽扯到國事中!我這些年過的這些日子,佩瑤一直跟著我吃苦。她勤儉樸素。為我省下多少開支。我大唐能有今天。丞相,元帥功不可沒。佩瑤也是我大唐的大功臣啊。我豈能讓她牽扯進來。郎中四淡淡的說道:陛下休驚。聽某細細道來。我說關鍵在皇後身上並非要皇後牽涉進國事。皇後與朱元璋素來有舊。何況她又是徐達的親妹妹。這次出使東漢,皇後實乃最佳人選。就算朱元璋不念舊情。可是徐達可是朱元璋的重臣。徐達的話朱元璋不可能不聽。退一萬步說,就算朱元璋連徐達的話都不聽。我們手上還有個殺手鐧。三妹的媚功天下無雙。朱元璋乃天下少有**之人。在三妹的媚功下,朱元璋豈能不乖乖就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