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晴朗的早晨,海麵上總是風平浪靜。海邊的“海鹽”市,在陽光的普照下,也變得溫馨而又洋溢著一種詩意。
那是一個十分特別的城市。
它的總麵積不超過100平方公裏,人口也少得可憐,連10萬都不到。其原因呢,其實就是因為“海鹽市”原本是一個父母拋棄兒童的地方。到我們這一輩,長大成人的人幾乎都離開“海鹽市”了,導致於現在未成年與成年比例為9:1。所以這個城市的經濟水平實際上是比較落後於大多數城市的。
在這個地方,最多的建築就是學校了,甚至比住宅區還要多。因此我們大部分學生都住校。當然,不住校也不是不可以,隻不過在一個既沒有親屬又沒有朋友的環境下住是所有人都不會願意的。
或許這個城市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很不錯的。有金燦燦的沙灘,有青春的風氣,又有新鮮、不受一點汙染的空氣。但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這裏是一個完全沒有法律的城市。
除了唯一被“海鹽”市旁邊的“袁晶”市市長保護著的幼兒園與小學,其他的任何人與任何事物都麵臨著同一種困難,同一條法律——適者生存。為了共同實現這個目標,我們不得不去努力拚搏。
“海鹽”市實際上是一座完全被“袁晶”市的市長所支配的城市。在好幾十年之前,它還是屬於“袁晶”的一塊領土。但由於當時“袁晶”市中的社會氣氛不和諧而引發的暴動,其中的人群分成了兩部分,而那群挑起暴動的人們奪來了“海鹽”市,從此這個城市也就誕生了。當時的“袁晶”市市長也在一氣之下封鎖掉了“海鹽”市,禁止它與其他地方的來往。而那群來到“海鹽”市的人也在那裏遇見了多年被遺棄在那裏艱苦生活著的孩子們,並且與他們共同建造起了一個家園,一個極度危險的家園。孩子們在這種環境下的成長,也受到了不良風氣的影響。因此在多年之後,現在依舊任職為“袁晶”市市長的任市長與“海鹽”市定下了兩條新的規定,可以改變人們的人生。隻要能夠在高考考入其他城市的人,全家都可以搬出“海鹽”市。隻要能夠湊齊一定數量的錢,也可以離開“海鹽”市。這個點燃了很多被迫來到“海鹽”市的人的激情,讓他們去為了自由而拚搏。
當然同時,又有人去為了第二條……做出一些沒有人性的事。
2.14日那天,天空萬裏無雲。
在“海鹽市”的某學校樓頂上。
“這位小姐,”我們七年級B班“班草”楊偉遞給七年級A班的陳小婧一枝花,微笑著問道,“願意在將來成為我的女朋友麼?”
小婧什麼都沒說,隻是給了他一串項鏈。這一串項鏈,是透明的,外形是一個海星形狀的淡藍色晶體,仿佛存在於上古世紀的一樣寶物,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縷縷光芒,十分耀眼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