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起初創業時,由於缺乏資金,經常唉聲歎氣。其實,與其這樣做,還不如動一番腦筋,想想怎樣“用別人的錢來賺錢”。當然,別人是不會主動將錢送上門的,需要你自己去想辦法。不要害怕借錢,隻要你滿懷信心、選準切口、按期償還,就會獲得良好的信譽,別人就會心甘情願地借錢給你,你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利用別人的錢去賺你自己的錢。
空手套白狼,預約銷售
創業初期,很多人都會遇到資金短缺、找不到客戶等各種危機和困境。預約銷售就是用別人的錢賺錢,這是一條生意法則。當你自己沒有經濟力量卻要做想做的事情時,你完全可以利用別人的錢,借別人的力量來壯大自己或者為自己服務,這是成功致富的捷徑之一。
一個一無資金、二無土地的“窮光蛋”,在短短的時間內居然能夠一躍成為地產開發公司的董事長。這的確像是傳奇般的神話,但這是一件真實的事情。華北某地的房地產開發商周老板就是這項事業的開拓者。
曾在國營單位負責過工程建設的老周看到房地產市場熱就想搞開發。可他一無可以購地的資金,二無可以抵押的物品,多方借貸也都被拒絕。沮喪之餘,他在簡陋狹小的房間內,苦思冥想,最終想到了好辦法——預約銷售法。
當時,他從朋友那裏無意中聽到一則消息,說靠近市郊的山區有個農場主想出賣一塊山坡地上的木材,於是他開始四處奔走,物色買主。“那座山上的木材約值100萬元以上,主人有意80萬元出手,請你買下它,保證兩個月內可賺一成,超出部分歸我。如果賺不到一成,我負責賠償。”老周對那些有可能成為買主的人如是說。
功夫不負苦心人。10多天過後,老周終於找到了一個買主,雙方的買賣成交之後,他竟然又以兩倍的價格將木材脫手,所得利潤自然可觀,而且沒花一分投資。
這種預約銷售生意讓老周嚐到了甜頭,他又做起了地皮的生意。當時,因為市區地價的昂貴使許多想辦實業的人不敢靠前,所以老周放棄了寸土寸金的市區,將眼光瞄向了郊區。他發現都市外的土地比市區便宜得多,特別是那些圈在別人土地中的死地,或是交通不便的僻地,或是賣不出去的廢地,都是值得開發利用的。於是,他一一訪問了賤價土地的主人,向他們提出改造和利用土地的計劃:由老周負責在地麵建造廠房,租給企業家。土地的主人則可以從老周手裏每月坐收相當於單純出租土地10倍的租金。這麼誘人的條件,土地主人當然求之不利,便欣然同意與老周合作。
此時,老周的地產開發公司正式成立,他馬上招商,找那些需要廠房的企業家,租期20年,租金分期支付。同時,老周拿著這些租房協議向銀行貸款,開始建造房子,並嚴格遵守到期歸還貸款及其利息的規定。
這樣先找買主再造房的預約銷售法,不僅給老周帶來了利益,還給地方帶來了繁榮,使土地保值增值,因而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讚助,老周的地產開發公司業務發展極為迅速。資金雄厚了,老周抓住時機,從建造小廠房發展為營造占地廣闊的工業區,從建造工業區到進軍市區、建造商業樓盤,成了本市一個轟動一時的大富翁。
對於空手創業者,預約銷售無疑是一種好方法。這就需要開動你智慧的大腦,找到預約對象,然後輕鬆獲得一筆財富。
白手起家,學會借機招財
“借機招財”是白手起家者常用的高招之一,即在自己資金、技術、人力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巧妙借助時機,來圓自己一個發財夢。
劉軍原先是一位落後山區的貧困農民,後來,他搖身一變,成為珠海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回憶他的致富經曆,我們就不難發現:“借機招財”是他白手起家的奧秘所在。
一次難逢的機會,劉軍進城時看到一家家具公司正在舉辦展銷會。他心想:自己對做家具較精通,倘若借此良機將隨身攜帶的幾種家具設計圖紙帶到展銷會,說不定還會引起轟動呢?於是,他便將圖紙掛在展銷大廳的牆壁上。顧客們看到圖紙上古樸雍容、雅致大方的家具設計,便紛紛急切地與他簽寫訂貨合同,並要求按時取貨。僅僅一個下午,他就收到一大撂訂單,訂貨合同款足有160萬元。他既高興,又著急:眼下連一塊木頭,連一台電動工具都沒有,訂這麼多家具,到時人家來取貨,拿不出來該怎麼辦呢?他苦苦思索,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展銷會剛剛結束,劉軍便找到一家家具廠,並與他們商討加工計劃。事情談妥後,那家家具廠集中精力、按圖設計,馬上投入生產。在這筆生意中,家具廠投入成本,廠商負責現金進貨,劉軍卻分文未投入,便從中獲取了30萬元的信息費。然後,他用這筆錢在珠海注冊了一家公司。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鄭州市有位下崗職工張先生,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自己創業。然而,他既沒有資金,又沒有關係,創業無疑是一件難事。有一次,他到附近的一個市場遊逛,看到一家禮品店擺滿了琳琅滿目的中國結,而且每個店鋪都有顧客駐足購買。看到此情此景,張先生的腦海中便萌生了一個想法:自己為何不製作、銷售中國結呢?於是,他向鄰街的裁縫店要了一堆碎布頭,然後將這些布頭製成各種各樣的中國結。中國結製成後,他專門在一家工藝品商場門前招貼了一則啟事:如果誰能購買一件價值10元的中國結,可換回一幅漂亮的字畫,因為張先生寫得一手好字,並能繪畫。
有一次,這家工藝品商場正好舉辦藝術品展覽,張先生便將自己的商品和計劃告訴參展的每一個人,並在商場門口銷售中國結。人們聽後,出於對藝術的熱愛,紛紛購買張先生的中國結。凡是前來購買者,都相應地得到了一幅字畫。由於張先生製作的中國結藝術水準高,他的名聲也就傳開了,沒多久,便獲得一筆豐厚的財富。
張先生的成功,就是運用了“借機招財”這一招。他針對一些顧客熱愛藝術品的心理,在特定的地點銷售中國結,並通過贈送字畫的方式,從而使人們競相購買自己的商品,這樣一來,自己便獲得了財富。
用別人的錢生錢才是創業王道
許多小本經營者起初創業時,由於缺乏資金,經常唉聲歎氣。其實,與其這樣做,還不如動一番腦筋,想想怎樣“用別人的錢來賺錢”。
1995年,沈氏兄弟到巴西聖保羅市尋找致富之路。一次,大哥來到南裏奧格蘭德州首府阿。雷格裏港旅遊,在一家飯店就餐時,發現了一種味道可口的意大利肉雞,當地人十分喜歡。於是,大哥顧不上旅遊,便急速趕到聖保羅與弟弟商量如何飼養意大利肉雞的事宜。
經過一番商量,兄弟倆認為從事此項業務很有前途,但自己沒有太多的資金,怎樣才能開辦養雞場呢?他們一連多天求人借錢都沒有結果,經過一番思考,弟弟突然有了“借雞生蛋”的妙招兒。
兄弟倆通過巧妙的方法,策劃、組織了一個互助會,以合作社的形式,從其認識的工友、朋友、鄰居中招聘人員參與。他們對開辦這種養雞場的利潤、前途等向參加互助會的成員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說明,並讓他們投資,允諾他們一旦將資金投入,投入的本金及利息不但能夠按時歸還,還可以獲得分紅,因為互助會所籌措到的資金是用來開辦發展前途良好的意大利肉雞場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們不斷地奔走宣傳,總算籌措到10萬美元。
他們憑借這10萬美元在阿 雷格裏港郊區開辦了一家養雞場,取名“阿維巴農場”。
目前,兄弟倆的公司每周能供應100萬隻雞,僅憑借這項業務,每年的營業額就能達到1億多美元。隨著養雞業務的不斷發展,沈氏兄弟的財富也不斷地增多,他們趁機開展業務,先後辦起了4家貿易公司,這方麵的年營業額達到2億多美元。
借用別人的錢創業,要借得巧、借得妙,沈家兄弟以互助會的形式,按期歸還投資者的本息,並能得到分紅的優惠條件,從而借助他人的資金,去尋求一條發展之路。
沒有本錢而想創業致富的人一般對借錢都難以啟齒。當然,別人是不會主動將錢送上門的,需要你自己去想辦法。不要害怕借錢,隻要你滿懷信心、選準切口、按期償還,就會獲得良好的信譽,別人就會心甘情願地借錢給你,你就能夠輕而易舉地利用別人的錢去賺你自己的錢。
細節服務能使客戶對你心生信任,願意持續到你這裏消費。領導要為顧客提供細節服務,就必須努力訓練員工,並使他們認同本店的“服務理念”。天長日久,細節服務就會使你的經營出類拔萃。
從細微處開始做起
有些小本經營者一心想做大生意,到頭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限製,結果一筆生意也沒有成交。因為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往往就會經營失敗。
勇先生1993年辭去公職當個體戶,今天已經成為集團董事長了,用1萬元起家,現在名下企業的總資產已經超過了千萬元。
當時,他聽說市場上的窗簾賣得很好,特別是一位楊老板的窗簾生意做得十分火。細心的勇先生特意到楊老板的店中觀察了8天,做好一番市場調查,最終肯定賣窗簾有市場。
他起初是在老家開設了一個門麵,憑借1萬元的資金,從批發廠商家中進購麵料,自己又定點加工、批發,生意做得十分順利。
後來,隨著賣窗簾的商家已經鋪天蓋地,市場也開始做亂了,麵料轉向低檔發展,勇先生決定轉行。
他瞄準了西褲,便在一個西褲賣場泡了一個多星期。這一次,他付給營業員30元錢,營業員也就喜歡指點他,哪種牌子的西褲熱賣,顧客看中的是什麼衣服。他還親自購買了幾條,拿回去仔細研究了一番。
心裏有了主意後,勇先生在1995年開辦了自己的作坊式小廠,他發明了一種西褲牌子。從那時候開始,他便養成一種習慣,生產的每個細節都要“插手”,都要過問,從不放鬆任何一個環節。
1997年,有了少許資金積累的勇先生開設了一家服裝公司。起初,他的服裝公司看市場需要什麼就製作什麼,但在細節上十分講究。同行老板大多重數量而不重質量,而他無論多便宜,都要在質量上下功夫。因為他相信:質量隻要比別人好,名氣就會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