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縱買千金賦,白頭早不如。》(1 / 1)

文:落微

“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很多很多年前,漢武帝對著他喜歡的阿嬌公主,許下了這樣的諾言。那是很久遠的事,久遠到史書蒙塵,久遠到頑石成灰,久遠到沒有人可以確定,這樣溫柔美麗的誓言,是出自那個威名赫赫聲震八荒的漢武帝之口。

那個時候,他與她都還太小。那個時候,他還不是漢武帝,他還不是太子,甚至他也不叫劉徹這個名字。而那個時候,她也不是飛揚跋扈恃寵而驕無理取鬧的陳後。

就在那個時候,溫潤的皇子劉彘愛上了高貴的翁主陳嬌。他們那麼小,月光般皎潔,初雪般純淨,眼神天真無辜。兩兩相望時,清澈見底,沒有哀苦的癡纏。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中國曆史上最為普遍最為理所當然的愛情,就這樣悄無聲息地發生。命中注定的兩個人,毫不設防地接近,省卻了長大以後千山萬水、煙塵滿身的跋涉,疲憊無望的找尋。

----------

劉彘說:“阿嬌姐姐,不然你就嫁給我吧。……你想當我的王後就當,不想當的話我們就……和離。”

“那我們就不和離,一直在一起唄。”

他們還那麼小,他們不說喜歡,直接就說嫁給我。他們想要成親,因為成親以後就可以在一起。一直在一起。

——原來如此。是我們複雜了婚姻意義,還是婚姻的混亂和始料未及,使我們忘卻了婚姻最原始的真意就是——讓兩個人,好好地,在一起。

----------

他說要給她蓋一間金屋子,不是黃金,是她喜愛的清涼山上,秋天金黃的銀杏葉子。

這樣隱晦的誓言,是隻有他與她才聽得懂的。

他沒有按照母親的訓示,說出“願娶阿嬌作婦,與其共飲湯羹”這樣俗厭又枯燥的老套話。

我固執地記得這個細節,不管是不是確有其事,這看來都是對成人世界價值觀的強烈諷刺。

長大之後的我們,對於結婚的對象,會不計身家,不理出身,不管是否有人反對,不計較婚禮的形式嗎?幾乎可以悲觀地斷定——不可能的!就算我們不想,身邊的人也會替我們打算,現實的種種也會提示人思前想後,顧慮重重。

精明的男女,相信冷靜計算用心排布是必要的謹慎,是現實需要無可避免。於是,算計較量的同時,也被別人算計較量著……心意越來越悲涼,這就是用心機去愛的悲涼報應。

----------

不忍心去看這個故事的結局。曆史上的阿嬌終遭厭棄,縱是散盡千金求得了長門賦,也換不回他的一次回顧。

青梅已衰,竹馬已老。隨著成長,他早已忘記年少時的那段浪漫風波。曾經天真地以為可以同堅硬冰冷無情的成人世界對抗,卻不知道童年的愛是童話,如夢境般豔柔,靜美,早就注定了灰飛煙滅的結局。

然而又忍不住抱著一絲絲的幻想。誰不曾年少,情愫稍稍,心藏一個喜歡的人。仰望漫天星光隻如凝望她的眼波,全部的願望加起來隻求和他在一起。牽一牽手就覺得看見了天長地久。

期望這樣童話般純淨的愛情得以留存,期望作者能夠在這冰冷的成人世界,善意地對待這清透如水晶的愛情。在他們還滿心喜悅不思回轉的時候,不要阻擋,給他們短暫的縱容又有何妨。不要用理智去評析判斷他們可能遭遇的將來,不要去想一切行為是否合理。甚至不如就讓故事停駐在這裏,停駐在這青梅竹馬、既輕且媚的春光。

停駐在這生命的春光,他們還不曾嚐到哀苦,還不曾體悟詭譎。他們比年方少艾更輕省,是連情竇初開都未開。天地無親,相悅也是無情。萌生的情感是青翠的,未及衰敗。

何處有金屋?獨坐長安途。縱買千金賦,白頭早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