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夫
四周除了沙,還是沙,無邊無際的沙。沒有歌聲,死氣沉沉,單調、枯燥,空氣好像凝固了似的,使人煩躁不安。科學考察隊員們想說笑,想唱歌,幹渴使他們的喉嚨像迷滿了灰塵,發不出聲音。
巴郎亮開嗓門唱了一首草原牧歌:
我在草原上放牧,
遙望天邊的雲朵,
雲朵下跑著駿馬,
駿馬上有我的阿哥……
活躍了氣氛,大家提議袁複禮唱歌。他也不推辭,亮開嗓門:
唱花要有問有對呢,
唱歌輕快幹脆呢,
好了動人心扉呢,
不好惹人反對呢。
……
科學考察隊員們被嘹亮、激情、奔放的民間歌謠《花兒》吸引,大家鼓掌,請他講述是怎樣學會唱甘肅民歌的?他笑著,激情滿懷地打開了話匣……
在美國深造,受海濱地貌大自然奇異景象的吸引,對地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改變了命運。
他到西北從事地質調查,一進入潼關,就被馬車夫隨口唱的民歌所吸引。他拿出野外記錄簿,掏出筆,沿途邊聽邊記。每到一處宿營,都要抽出一點空隙,走出帳篷,不顧疲勞,風塵仆仆,一路搞地質調查,一路采風,拜訪礦工、樵夫、腳夫、農夫和牧童。到了甘肅,搜集了一本本西北風物人情、民間故事、風物傳說,采集了大量的《花兒》。
這一回憶,引出了許多話題。當時,北平學術界對大西北的情況不了解,紛紛登門拜訪,請他講解大西北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狀況。
他搜集的民歌,立即在北大《歌謠周刊》上發表,同時刊登了有關他的文章。
此刻,袁複禮非常高興地談到魯迅先生登門請他講大西北的情況……